艺术歌曲《威尼斯狂欢节》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处理
2018-02-01严锦红
严锦红
【摘要】 《威尼斯狂欢节》是由德国作曲家朱利叶斯·本尼迪克特所创作的一首花腔艺术歌曲。该首作品打破了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创作的传统,其音乐风格抒情、旋律活泼风趣、歌词通俗易懂,并蕴含着大量的演唱技巧,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也是各大音乐会和比赛的常用曲目之一。本文将对这首歌曲的音乐特征、演唱技巧和演唱情感进行分析,希望能为这首歌曲的演唱者提供可资借鉴的材料。
【关键词】 朱利叶斯·本尼迪克特;《威尼斯狂欢节》;花腔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威尼斯狂欢节》是诞生于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花腔艺术歌曲,它由德国著名作曲家朱利叶斯·本尼迪克特创作。本尼迪克特一生创作了8部歌剧、6部大型康塔塔和大量的艺术歌曲及部分管弦乐曲。在他生活的年代,浪漫主义风潮已经渗透到各大作曲家的创作之中,艺术歌曲较之以前的创作更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本尼迪克特深受多位作曲家的影响,其艺术歌曲作品不仅具有对自然、生活的思考等方面内容,还融入了大量的情感元素和技巧性。《威尼斯狂欢节》是一首以意大利风格为主的艺术歌曲,它以威尼斯狂欢节为背景,表现了一位少女在岸边焦急等待与爱人相遇时激动而又欢愉的心情。整首曲子欢快、活泼,它因情感丰富,并伴随着大量花腔技巧,而成为独唱音乐会和大型声乐比赛的常用曲目之一。
一、艺术歌曲《威尼斯狂欢节》的音乐特征
《威尼斯狂欢节》不仅具有高难度的演唱技巧,并且极富艺术感染力。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其独具特色的音乐特征。
(一)丰富的变奏形式
《威尼斯狂欢节》是一首多段体的变奏曲式结构艺术歌曲,这首歌曲进行了多次变奏,并且在每次变奏中,作曲家都进行了不同的变奏形式处理,增加了歌曲的艺术性,同时也使歌曲的音乐形象更加丰富。
作品一开始就是长达9个小节的花腔演唱,表现了狂欢节的欢乐气氛。之后进入了主题,主题的旋律是非常悠扬的,以八分音符为主,整个旋律从八分音符的弱起开始,由高往低再迂回上行,表现得非常委婉抒情。该主题共8小节,且由非常均衡的4+4结构构成。第一变奏是20-27小节,这一变奏仅仅是在主题的装饰音部分进行了加花,增加了装饰音,其他核心音符的形态均未产生改变。第二变奏是28-35小节,这里采用了增加附点节奏和经过音的形式,使原有的旋律更加跃雀,去除了主题旋律中的休止,增加了旋律的律动感。第三变奏是36-43小节,这里产生的变化比较大,将原主题的核心音保留,但是整个的音型改变为十六分音符的跑动。第四变奏是44-51小节,这里的旋律改变为装饰性的三十二分音符上行,结合跳音的级进下行形式,并在下句中加入了大量的附点节奏,句子节奏的稳定性被打破,音乐的情绪更加的活跃。第五变奏是56-63小节,这里的变奏不仅改变了音高,同时改变了节奏,属于自由式的变奏,大量的三连音和上下起伏的旋律已经赋予此变奏更多的音乐表现内容。第六变奏是64-71小节,此段变奏也是花腔技巧的难点,运用了大量的跳音,采用上下的旋律进行方式进行主题的变奏。第七变奏是72-80小节,在此段主题句的核心音又再次出现,变奏的幅度有所减小,采用了附点节奏加花的形式。从此可以看出,本曲采用了多种变奏形式——装饰性变奏、节奏性变奏、演唱法变奏、自由式变奏等手法,赋予了整个作品丰富的音乐形象。
(二)变化的节奏节拍
《威尼斯狂欢节》是一首极具技术性与艺术性的作品,作为一首变奏曲式,它不仅在变奏音型上进行了丰富的变化,在节奏节拍上也进行了灵活多变、流畅自如的变化。
从节奏上来看,这首作品主要通过变化节奏来进行变奏,因此在节奏上进行了多种不同节奏型的变化。如附点节奏、均衡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三十分音符快速跑动型的节奏、三连音节奏、回旋音式的装饰节奏、多样的休止节奏等等。这些节奏的变化为演唱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使得整个作品的音乐形象更加丰富。
从节拍上来看,这首作品在节拍上也进行了多次变化。在引子部分,为了表现出比较悠扬的音乐形象,采用了9/8的节拍,进入引子演唱部分时又突然转换成为4/4拍的节拍。进入主题部分,为了表现作品具有典型的意大利船歌风格,节拍再次转变为6/8拍,并运用这一节拍进行到底。虽然在中间并没有转换节拍,但是大量的自由延长记号则为作品的规整的节拍进行了突破,表现出了作品的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三)强烈的戏剧对比
《威尼斯狂欢节》这首作品在戏剧对比方面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其戏剧性主要表现在强烈的力度、速度两方面。
在力度上,这首作品进行了多层次的处理。在引子部分的花腔运用了mp的力度,表现出悠扬的声线,而进入了主题则采用了mf的力度,表現出欢愉的心情。在36小节的时候,力度层次有所增加,进入了f力度的演唱,去除了歌词,改为无歌词的“啦”演唱,表现了马上要见到爱人的欢腾心情。在变奏四后,虽然没有过多的力度标记,但是大量的音阶上行下行都伴随这音量的变化,同时还在部分音上加上了重音记号,表现了演唱力度的戏剧对比。
在速度上,这首作品的变化也是极为丰富的。在引子部分运用了舒缓的行板,到了第7小节则运用了加速的力度变化记号,拉紧了节奏,表现了演唱情绪的激动。主题句的演唱表现出少女的愉悦的欢快心情,采用了小快板的速度;到了第36小节,演唱的情绪更加的激动,这里采用了“pocopiumosso”稍微加速的速度变化记号,为情绪的酝酿做出了铺垫。在43-44小节中,速度的戏剧对比是比较鲜明的,43小节进行了渐慢处理,而44小节则立刻进行了加速的处理。第64小节,速度在前面的基础上又更进一步地进行了稍快的提示,继而到70小节开始渐慢,于72小节进入了广板的速度。由此可以看出,这首曲子为了表现出情感的变化,运用了大量的速度对比来表现,为其戏剧性增色不少。endprint
三、艺术歌曲《威尼斯狂欢节》的演唱处理
《威尼斯狂欢节》最大的演唱特色就是其花腔的演唱、气息的控制以及咬字吐字的处理。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花腔技巧的处理
《威尼斯狂欢节》这首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花腔演唱技巧,对于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要求极高。要想获得良好的、轻松、灵活的花腔演唱音色,演唱者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并配合良好的共鸣和气息才能做到。在本曲中,共运用了回旋音、上下行音阶、三连音、八度跳音、顿音、颤音、花腔快速走句等技巧。如开头的颤音要做到放松,以表达出模拟小鸟般的歌唱声音;之后的八度跳音为充分地保证演唱声音的质量,要运用良好的弹性来演唱;三度的跳音上行进行则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而不拖沓。
在作品中有大量的跳音的演唱,如63-70小节,在这里表现的是少女跃雀的心情,没有具体的歌词表示,演唱者要做到声音放松、灵活而具有弹性,这就需要充分地运用胸腹部肌肉向下的弹性收缩力,使横膈膜能够做到一种对抗性的回弹,由于速度比较快,因此收缩的频率要加快。尤其是在67-69小节的高音时,要打开口腔,抬起上颚,舌根后放,轻松地碰到高音后立刻回来,防止过度用力变成喊唱。在流畅的三连音跑动中,如56-63小节,出现大量的三连音和跑动,需要演唱者在发声的时候气流与集中的声波由上向后稍移,感觉声音向上向更远的前方发送,随着音区的向下,头部的动作微微向上,保证声音的统一性,让整个乐句如行云流水般活泛起来。
(二)演唱共鸣的关注
要想获得良好的花腔演唱技巧,共鸣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首作品中花腔的跳跃性幅度比较大,音区的跨度从高音区到低音区都有所涉及,这就需要演唱者有这良好的共鸣把控能力。在演唱高音区的时候,整个真假声的比例要有所调整,以假声为多,充分地打开腔体。尤其是在演唱结束音HIGH E的时候,在前面不断攀升的过程中,演唱者就需要积极地控制自己的共鸣腔体,为最后的高音做准备,时刻调控这真假声的比例,从而实现从中央C到HIGH E 的大跨度音色的完全统一。
(三)气息控制的处理
《威尼斯狂欢节》的花腔演唱中有大量的音阶、连音、跳音技巧,因此良好的气息和呼吸的控制成为演唱好花腔的必要技巧。如在引子中,一连串的音符,伴随这颤音、八度跳音、音域的跨度是非常大的,高达两个音区,并运用了大量的三连音的连续演唱,这对演唱者的气息要求是非常高的。演唱者在演唱之前就需要进行深呼吸,在演唱的过程中通过小腹的弹性来演唱好跳音,控制好气息的流动,不要因为跳音和大跳而放松气息控制。在颤音之前演唱者需要换气,进行快吸深吸,以迅速地保证气息的支持。在第6小节大量的三十二分音符的连续下行中,演唱者要保证气息的流畅,中间不能停留,这就需要演唱者非常放松,控制好气息,以达到完美的声线统一。在第7小节,虽然中间有短小的休止,但是笔者建议在此处的演唱要做到声断气不断,保证气息的流畅。在主题的演唱过程中,一般要采用两个小节以换气,做到气息饱满。从56小节开始,对演唱的气息要求更加高,大量的三连音不仅在音区上有所跳动,在演唱上也要保持连贯,这就需要演唱者的气息非常平稳,尤其是60-61小节,连续的三连音跑动更是需要演唱者提前做好气息准备。在64-71小节,这里的花腔技巧跳动性更大,要采用一小节一换气,由于演唱速度比较快,要运用快吸深吸的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深吸,横膈膜下移,以保证气息的充足。
结 语
《威尼斯狂欢节》作为19世纪经典的花腔艺术歌曲,因其丰富的情感、多样的花腔技巧而深受人民的喜爱。作品中对少女期待与爱人见面的细腻情感的描述,以及对威尼斯狂欢节气氛的营造都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但是由于这首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花腔技巧,演唱者需要经过循序渐进的练习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放松或灵活的音色,以表现出19世纪浪漫主义花腔艺术歌曲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李齐家.J·本尼迪克特三首花腔艺术歌曲演唱初探[J].西安音乐学院,2016(08).
[2]張洁雪.初探格鲁贝洛娃的演唱技术[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