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功底扎实、颇具匠心的新作
2018-02-01赵莎莎
赵莎莎
【摘要】 杨惠玲的《明清江南望族和昆曲艺术》立足于明清望族的昆曲活动,以望族文化和昆曲艺术互为视角,探讨二者相互影响与作用的关系,是一部颇见功力和匠心的力作。
【关键词】 《明清江南望族和昆曲艺术》;杨惠玲;望族文化;昆曲艺术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杨惠玲长期从事昆曲研究,继专著《戏曲班社研究:明清家班研究》之后,在2016年8月又出版了《明清江南望族和昆曲艺术》。该作立足于明清望族的昆曲活动,以望族文化和昆曲艺术互为视角探讨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的关系,是一部颇见功力和匠心的力作。
首先,该作体系周详,逻辑严密,显示出深厚的学术素养。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诸多家族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资源,凭借仕、文、商三者结合的强力助推,迅速发展崛起,成为人丁兴旺、文化繁荣、钟鸣鼎食的世家望族。这些望族大多重视家族文化建设,不仅崇文重教、发展家学、著书藏书,还经常举办类似诗社、曲宴、曲会之类的文人雅集。昆曲因文辞精雅、曲调婉转,为望族文人所钟爱,在款客、出游、吉庆与日常生活中时常作为娱乐消遣加以搬演,更在祭祀、“四礼”、禁约等家族公共事务性活动中出现。伴随着频繁的演出,望族在蓄养家乐、创作刊藏、曲学研究等方面也有相应的投入与成果。可以说,作为戏曲精雅化的代表,昆曲艺术与望族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几乎达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地步。全书着眼于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重点考察江南望族其家族性质的昆曲活动。以阐明什么是“江南望族”与“望族文化”作为研究切入点,随后从演出、蓄乐、昆曲创作及文献刊藏、曲学活动四个维度详尽阐述望族的昆曲活动。以此为基础,既从望族文化的角度解释昆曲艺术兴衰的原因,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评价江南望族对昆曲艺术的重要意义,又全面深入论证了昆曲艺术在江南望族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最后,还附上五大望族的个案研究。层层推进,丝丝入扣,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体系完整周詳,从大的体系框架搭建到具体问题的细节论述,作者都做到了条理明晰、论证严密,显示出深厚的学术素养。
其次,研究视角独到,立论新颖,庞而不杂。明清江南地区的望族文化与昆曲艺术,这样的研究专题看似目标明确直接,实际牵涉范围极其广泛。明清之际的历史背景,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望族的发展兴衰、内部结构、文化特征以及昆曲艺术在望族的存续形态,从宏观背景到微观细节,事无巨细,全部牵涉其中。这样的研究视角,传统的文学或曲学角度已显单一陈旧。因此,作者广泛涉猎,社会、经济、文化、地域、科举、民俗、园林、刊刻、藏书、演剧、创作、曲学……无不包含其中。虽则体系庞大,但因研究中心明确,并不显得杂乱无章。更重要的是,研究视角的变换,带来的是研究内容的出新,同时,更是研究视域的拓展。譬如第三章在论述望族的演出活动时,除了以往研究所熟悉的文人交游、自娱演出外,作者还详细论述了具有家族仪式感的祭祀、“四礼”以及具有家族法规惩戒性质的禁约演出。唯有将昆曲活动锁定在家族文化的范畴,祭祀、家法与昆曲之关系方能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可见视角的改换、视域的创新,方能催生新的研究成果。同时,作者在对一些基础概念进行定义时,所采用的方式也十分新颖独特。以往我们在定义概念时,会运用宽泛、开放且具有包容性的语汇。但作者的定义方式却具体而形象。例如,绪论部分在界定“江南文化”时,选取了吴语、水乡、刺绣、绿茶、书院、诗社、藏书楼、经史与小学、文人词、书画、古琴和昆曲这12种具有代表性的载体;并在此基础上将“江南地域范围”界定在以苏州、绍兴、扬州、松江与江宁为代表的11府之内。这样就将跨越时空限制、庞大而不断变化的江南文化与地域范围进行了清晰的梳理,一目了然。
最后,研究材料丰富,论证充分,详而不乱。这一研究选题牵涉广泛,所涉及到的材料也是浩如烟海:望族与望族之间,或联姻,或交友,或同乡,或同僚;望族内部的人物关系,因世代更迭及伯仲叔季、父兄子侄相互交错,显得颇为复杂。如此盘根错节的望族人物关系图谱,梳理起来极其艰难,除了需要翻阅大量的方志族谱,还需从望族文人相互唱和的诗文及自述体的笔记杂谈中寻觅蛛丝马迹。作者在大量史料的耙梳与钩沉之后,做到了人物谱系清楚明白、详而不乱,足见用功之深。全书任何细微之处,只要需要以实例佐证观点,作者必然尊奉“孤证不足以为凭”的原则,并举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例证加以阐释。这样的学术态度,见微知著,可见其治学的严谨、细致、认真,堪为吾辈后学的榜样。
通览全书,笔者获益匪浅,既是研究视域的拓展,亦是治学方式的启发,更重要的是学术态度的端正。不过,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至善,作者的大作如同白玉,亦有微瑕。譬如第三章的祭祀、“四礼”、禁约演出部分,因目前史料限制,缺少相关剧目的列举,难以更深入探讨昆曲演出的民俗形态;对于望族才女群体对昆曲艺术的推动和影响,亦有可再深入挖掘之处。最后,在本书的编辑排版上,字体可再大一号,文中小标题的设置和一些表格、剧目的排版可以更清楚明了,便于读者阅读。这些细微的遗憾之处,只待作者日后更多著作问世时再加以改进。笔者相信,该作在学术上的价值,会随着更多研究者的关注而得到更加充分的认知和评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