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手术术前备皮方式选择的研究进展

2018-02-01谭岁赛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5期
关键词:毛发腹部切口

周 翔,赵 娟*,谭岁赛,傅 椰,彭 娜,宋 玥

(1.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湖南 衡阳 421001)

近年来随着外科诊疗水平的提高,外科手术成功率较前有明显提高,但手术部位感染(SSI)仍是术后最常见的院内感染,然而造成SSI主要源于患者皮肤或内源性污染[1]。外科医师习惯性的认为术前备皮可以达到减少皮肤细菌数量、降低手术后切口感染率的目的。术前备皮是指在术前剃除手术相应部位的毛发并进行体表清洁,其备皮方式包括传统的剃毛备皮与改良的不剃毛备皮。以往多采用传统的剃毛备皮方式,即使用备皮刀彻底清除手术相应部位所有的毛发。但实际上它只能剃除手术部位表面毛发,不能清除细菌,而且更容易损伤皮肤及细菌移生,增加切口感染机率,同时也增加护士的工作量[2]。而不剃毛备皮方式则不同,它是在彻底清洁手术区域皮肤后不再去除表面的毛发或仅剪除影响手术操作的毛发(如较长的汗毛 、阴毛等),可以避免损伤其皮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机构和学者纷纷推荐不剃毛备皮法。但曹洋[3]等在2016年对全国187所医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87%的医院在腹部手术术前仍采用传统的剃毛备皮方式。本文将对术前备皮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1 腹部开放手术术前备皮

开腹手术切口较大,易被微生物污染,致手术部位感染, 增加治疗难度和治疗费用。选择合适的术前备皮方式显得尤为重要。2016年焦秀贞[4]将11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术前清洗手术部位皮肤并术前1小时行皮肤准备。观察组仅剪掉可能影响手术操作的毛发,脐部用消毒液或乙醇清洁。对照组剃除手术部位所有毛发,脐部用消毒液或乙醇清洁。结果显示传统的剃毛备皮方式并不能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

一般情况下,皮肤表面的细菌主要寄居人体毛发根部,单纯的剔除表面毛发无法清除寄居的细菌。相反,李玲利等[5]研究报道,传统的剃毛备皮方式易造成肉眼不可见的手术区域皮肤损伤,为外界细菌进入体内建立通道或成为细菌繁殖的地方,导致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因此,对于腹部开放手术术前备皮方式推荐不剃毛备皮,仅剪除影响手术操作的毛发,不必进行传统的术野剃毛。

2 腹部腹腔镜手术术前备皮

因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恢复快等优势,目前已在腹部手术中广泛开展,腹腔镜手术术前皮肤准备选用传统的剃毛备皮方式已有多年。2012年陈霞等[6]将接受腹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只清洁术野皮肤(包括脐孔)不去除毛发,对照组按腹部手术方式备皮,剪除手术野(包括会阴部) 所有毛发, 两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发现对于腹腔镜手术术前不去除毛发,只彻底清洁皮肤(含脐孔) 并不影响切口愈合。因此,腹腔镜手术前在认真清洁脐孔、周围皮肤及术野皮肤的前提下,不去除毛发并不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

3 总 结

经过多年来国内外机构及学者的研究可以认为,对于腹部手术,无论是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传统的剃毛备皮对降低切口感染风险无明显作用,但通过彻底清洗手术部位皮肤(包括脐孔)不剃毛备皮(剪除影响手术操作的毛发)可减少皮肤表面携带菌数量,保护了皮肤屏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防止细菌感染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术后切口愈合[7],同时具有省时、省力,降低费用和减少患者不适等好处,深受患者和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好评,值得应用推广[8]。

猜你喜欢

毛发腹部切口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别乱修剪“那儿”的毛发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疑似野人毛发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
毛发移植手术治疗并发症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