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窥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
2018-02-01杨淹正
杨淹正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部,河南 郑州 450000)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一种神经内科疾病,以往为患者实施治疗,主要是开颅囊肿切除术、囊肿腹腔分流术、囊腔与周围脑池交流术等治疗,但是此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会增加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并发症几率[1]。神经内窥镜治疗是微创手术的一种,可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在患者接受神经内窥镜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其护理干预,则可促进疗效的提高[2]。本文主要对神经内窥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的配合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50例为本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6年5月-2017年8月,其均接受神经内窥镜治疗。
50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38/12,年龄范围为10岁-52岁,年龄均值为(22.56±6.56)岁,1例患者出现月经不调症状,5例患者存在走路不稳,20例患者存在癫痫症状,24例患者存在头痛。实施MRI或CT检查,显示其33例患者的囊肿处于外侧裂,13例患者的囊肿处于后颅窝,2例患者位于颞顶,2例患者位于鞍旁。
1.2 方法
1.2.1 手术治疗
将内窥镜置入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囊肿内,缓慢对内窥镜移动,对其囊肿壁是否封闭完整、是否存在膈肌等进行观察,若其囊壁完整,则在其囊肿与脑室系统或脑池最近处,以电凝或球囊导管穿通小缺口于其囊肿壁上,使其可以与脑室脑池之间充分的连通。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确保网膜下腔与囊肿腔处于相通的状态。手术后放置明胶海绵与骨孔处,对皮肤严密的缝合,并不对引流管留置[3]。
1.2.2 护理干预
A:术前护理,a:心理护理,术前访视患者,为其讲解神经内窥镜治疗的可靠性、原理、手术环境以及预后情况,耐心对其疑问解答,将其恐惧心理消除, 更加积极对临床操作配合;b:术前准备,加强神经内窥镜治疗中各种器械等检查,对显微镜和开颅器具进行准备,积极配合巡回护理人员,对各种导线、导管、录像系统、监视器进行连接和固定,协助患者保持侧卧位或仰卧位,并采用May fi eld头架对其头部进行固定。
B:术中配合,护理人员以热生理盐水对镜头冲洗,对术野的干净进行确保,为医生提供操作系统,靶点计算后,对内镜夹持器、导向臂进行安装。实施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时刻对引流液是否与冲洗液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关注,并加入抗生素于冲洗液中,以此与感染进行预防。若发现患者在术中存在尿量急剧增加或生命体征变化,则应立即告知医生处理[4]。
C:术后护理,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术后,不仅应为其实施尿量、肢体活动、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等的观察,且应对其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防护,即a:低颅压,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其存在脑脊液部分流出的情况,使得患者较易出现低血压的情况,表现为呕吐、恶心、头痛等疾病症状,体位是导致其术后出现低颅压的主要原因,应嘱咐其家属避免移动、抬高患者的头部,保证其处于平卧位;b:颅内出血,患者在术后出现低颅压桥静脉撕裂时,若出现少量的积液或出血,且未出现明显的疾病症状,则可不实施特殊处理,若患者的症状明显或出血量、积液量较多,则须实施钻孔引流干预[5];c:颅内感染,神经内窥镜术后的3d内,患者较易出现短暂性的39℃以下的发热症状,若其不存在脑膜刺激症状,则多数是因为脑室壁受到术中冲洗液刺激所致,或因为蛛网膜下降积液所致,为其实施对症干预即可。若患者持续处于高热的状态,且存在脑膜刺激症状,应充分对颅内感染考虑,为其实施腰穿脑脊液、细胞学等检查确诊,加强其抗感染的力度;d:水钠平衡紊乱,鞍区囊肿术、三脑室术后的并发症之一为水钠平衡紊乱,应在患者术前、术日以及术后,定时对其肌酐、尿素氮、血钠水平以及尿量进行检测,若发现其出现低钠症状或尿量急剧增加的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有效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2 结 果
50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中,其住院时间范围为8d-13d,均值为(10.20±1.02)d。随访患者6个月,未有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其中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的情况,为其实施对症干预后,其疾病痊愈。
3 讨 论
神经内窥镜应用于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微创、安全的特点,可避免患者出现开颅术所致的脑组织损伤情况,且其手术并发症较少。但是神经内窥镜治疗,其导线和器械较为繁多,护理人员应对各种器械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解,更好对临床医生的手术治疗进行配合[6]。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加强无菌技术干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则可更好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以此改善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