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分析
2018-02-01朱国娜
朱国娜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安徽 芜湖 241000)
重症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影响生命安全。综合护理干预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疾病且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故此本文旨在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特此选取92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92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对此实验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此实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3.15±3.45)岁;病情类型:慢阻肺22例,支气管哮喘14例,重症肺炎10例;男24例,女22例;观察组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4.31±3.17)岁;病情类型:慢阻肺20例,支气管哮喘14例,重症肺炎12例;男25例,女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1)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以及家属有关重症呼吸衰竭的相关知识;(2)常规护理。可通过腹式呼吸以及缩唇等方式改善患者呼吸不通顺的情况,减少患者的不适感;(3)抗感染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常规指标检查,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加重病情;(4)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可提倡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易消化的食物。
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即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服药护理干预、呼吸功能护理干预以及器械护理干预等,具体如下。
(1)心理护理干预。一旦患者住院时,往往会因周围环境改变、对病情的焦虑产生不安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多与患者沟通,及时发现并进行疏导工作,可通过讲述成功治疗的病例等,提高患者对治疗工作的自信心,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2)服药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医嘱提醒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同时观察患者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加重病情。
(3)呼吸功能护理干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中往往接受积极的用氧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会有一小部分患者出现呼吸障碍、意识障碍、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避免出现上述情况。
(4)器械护理干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例如一次性吸氧装置、一次性导管、一次性面罩等,避免出现感染情况。
1.3 观察标准
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发绀等明显改善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发绀等出现改善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发绀等无改善甚至更加严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
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3%(显效25例,占54.35%;有效20例,占43.48%;无效1例,占2.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96%(显效22例,占47.83%;有效18例,占39.13%;无效6例,占13.0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肺功能改善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FEV1/FVC值为(42.03±8.89),对照组FEV1/FVC值为(38.57±7.75),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上呼吸衰竭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1],主要以呼吸功能障碍、发绀、呼吸频率加快等为临床症状[2]。另外,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对于康复治疗十分重要,常规的护理方式包括健康教育、常规护理、抗感染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虽然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治疗效果不是十分明显[3]。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服药护理干预、呼吸功能护理干预以及器械护理干预等全方面护理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能够加强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提高护理满意度[4]。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能够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吴跃琼.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5):5053,5056.
[2] 史雨鑫,王泳梅,许 华,等.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4):41,43.
[3] 原 芳,陈晓燕.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2):170-171.
[4] 李 蕊.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