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18-02-01施改清
施改清
(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5)
脑梗塞也就是脑梗死指患者脑部出现供血障碍,因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临床上常见的类型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梗死,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心脏病等疾病,严重影响脑梗死患者的正常生活,加重了患者的家庭负担[1]。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3.2±8.7)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病程(2.6±0.9)年。所有患者均采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
1.2 方法
首先,所有患者予以基础性护理,护理人员在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及实际病情的前提下,予以患者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命体征检查护理等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在基础性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护理,具体护理措施为:(1)心理护理。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熟练护理技巧,掌握心理护理知识。护理人员在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外,保持态度亲切,常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护理措施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执行,便于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由于脑梗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低沉、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情绪,需要由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反应,比如采用音乐治疗法、注意力转移法等,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氛围,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情绪,增强患者勇敢面对病魔的信心,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配合治疗,提高护理效果。(2)健康教育。医院可定期为患者举办健康知识宣讲会,提高患者对脑梗死的认识,增强健康意识。针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耐心予以讲解,帮助患者及家属解除疑惑,避免患者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恢复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有肢体运动障碍者,采用循序渐进的康复治疗法,指导患者先做少量的运动,然后根据患者的体质增强程度进行运动加量,让患者由被动变为主动参与康复治疗。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整个护理过程并观察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最后,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价值。
1.3 观察指标
观察脑梗塞患者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
2 结 果
2.1 总有效率
所有患者中痊愈40例(66.67%),显效10例(11.67%),有效9例(15.00%),无效1例(1.67%),总有效率高达98.33%。说明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显著。
2.2 护理满意度
所有患者中非常满意45例(75.00%),满意13例(21.67%),不满意2例(3.33%),满意度高达96.67%。说明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护理质量显著,深受脑梗塞患者的喜爱。
3 讨 论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脑梗塞的多发群体多为45~75岁的中老年人。根据数据统计,脑血栓是脑梗塞较为常见的类型,占60%左右,且病发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病情较轻者可偏瘫,病情较为严重者可有生命危险[2]。脑梗塞的一般临床表现为昏迷不醒、言语障碍、视觉障碍、肢体障碍、智力障碍及半身不遂等。该病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脑梗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予以相应的护理,努力帮助患者身体功能恢复[3]。
脑梗塞患者由于病情较为复杂,其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在护理过程中,除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外,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脑梗塞患者由于年龄、各功能缺损导致生活质量迅速下降,容易产生焦躁不安、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常规的护理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及身体功能恢复的需要,故有效的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十分重要[4]。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护理专业素养,还需要予以患者足够的关心,除了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信息以及家庭信息外,还应对患者的性格、脾气有所了解,深入了解患者的思想及生活方式,予以患者心理健康引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同时深厚与患者之间的友谊,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认可和依从性。针对不同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以患者为中心,及时采取心理疏导措施,比如通过音乐、看书、游戏等改善患者的心情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找回对抗病魔的信心[5]。在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由专业的心理护理人员来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克服心理困扰,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避免在康复期间出现危险因素,不利于患者身体各功能恢复。在护理过程中,医院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健康教育活动,为患者们树立健康意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6]。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实行,主要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服务,从患者的角度看问题,找到不良心理反应产生的原因,积极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以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消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达提高护理效果目的。本次研究,60例患者经过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后,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高达98.33%、96.67%。经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的所有患者的各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其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护理质量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在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措施,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可增强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各功能恢复,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1] 袁 平,李 丽,陈启明.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0):1958-1960.
[2] 付迎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9):243-244.
[3] 王华琴,吴彩云,路 娜.心理护理干预在初发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3):86-87.
[4] 杨 娜,李碧蓉.综合护理在改善脑梗塞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中的运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2):221-222.
[5] 李宁雁.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7,8(6):170-171.
[6] 尹淑霞.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烧伤整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2):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