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手术患者伴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分析
2018-02-01章可英
章可英
(浙江省杭州富阳区第一医院,浙江 杭州 311400)
通常情况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会使自身产生一定的心理刺激,进行手术时患者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1]。因此选择行之有效的护理方式十分重要,本次研究选择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常规护理方式并分析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男20例,女20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5.5±13.0)岁;观察组全程优质护理方式,男21例,女19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4.5±11.5)岁。两组患者均已通过相关检测,均为老年手术患者,且无其他感染性疾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接受全程优质护理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对患者资料进行采集,有针对性的向患者进行相关健康宣传,讲解手术过程、手术治疗的特点,优势等等,向家属讲解相关知识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医疗及护理指导,保证患者能够准确认识到手术治疗的内容,消除患者对手术治疗中存在的误解。
1.2.2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是患者心情保持平静,日常护理工作中应主动热情为患者提供帮助,语言平和、温柔,交流过程需耐心,详细解答患者问题。需保证做到一对一进行心理干预指导,对患者心理状态作出准确评估。
1.2.3 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需仔细了解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流程等情况;对意外情况作出预防,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摆正体位。写作手术人员术前准备工作,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管理相关医疗器械,与患者保持沟通。
1.2.4 术后护理
老年患者术后应保持去枕平躺,时间不超过9h,待麻醉效果消除后协助患者更换睡姿为半卧状态。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实时通知其具体情况,同时与主治医师保持联系,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精神改善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指标测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变化。疗效对比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指标;显效:患者依从医师治疗方案,精神状态恢复正常,主动接受护理治疗;有效:患者依从医师1治疗,精神状态明显改善,接受护理治疗,无排斥现象;无效:所有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进一步恶化,不配合护理治疗,相关并发症发作。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精神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SAS、SDS评分分别为(57.44±5.89)、(62.25±9.36),治疗后为(45.21±9.15)、(45.21±8.25);对照组治疗前SAS、SDS评分分别为(53.63±8.12)、(62.25±7.25),治疗后为(53.36±8.15)、(62.54±7.26);两组患者治疗前无显著变化,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AS、SD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1,P=0.007<0.05)。
2.2 两组患者依从效果对比
观察组中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综合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中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综合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8,P=0.008<0.05)。
3 讨 论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开展期间对护理人员进行了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具备独立、完整、灵活应对患者各类的问题的能力,优质护理意识完善,通过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引导[2]。利用自身治疗环境对患者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在手术过程汇总协助医师完成各类操作,术后对相关注意事项作出提前预防和应对措施。能够拉近患者距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手术前后均能起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全程优质护理在老年手术患者伴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情绪,避免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