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应用
2018-02-01成亚芹龙海梅
成亚芹,龙海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2医院泌尿外科,江苏 淮安 223001)
留置导尿是在导尿后将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后及危重患者,是临床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对患者身体存在一定的损伤,容易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可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给治疗带来极大的阻碍,留置导尿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泌尿系感染,随后还可以发生膀胱痉挛、导尿管堵塞、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因此,研究临床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应用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1 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并发症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其所院内感染占比例为40%,尿路感染大多数与留置导尿管相关,据报道,国内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占20.8%~31.7%,其中37.3%~56.0%为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在留置尿管的人群中,有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死率高达13%~30%。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种:①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或者是留置过程中损伤导尿管。②尿道口容易感染细菌,细菌大量生长繁殖引起感染。⑦尿袋与导尿管接通不合理,导致尿液逆流。留置导尿管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对尿道保护层黏膜产生一定的损伤,而且前列腺增生也可增加感染率。
2 临床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应用
2.1 对尿路感染的临床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进行留置导尿管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步骤,确保无菌操作,术前进行严格的六步洗手,对患者会阴部进行仔细的消毒,使用的操作器械必须是一次性或者是严格消毒灭菌后的,操作的医护人员在确保插管质量的同时,加快操作速度,降低空气细菌对尿道的污染。根据患者尿道直径大小以及患者病情,选择恰当的导尿管,常常使用的导尿管规格为14~16号硅胶超滑尿管。插管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尽量一次性插好,降低多次插管的概率,确保留置的导尿管通畅、封闭。患者及其家属需要每天清洁尿道口,一般使用清洁液为新洁尔,清洁次数为2次/d,确保会阴部干净。每天需要更换1次尿袋,更换时,需要将尿袋位置放置低于膀胱和尿道,快速将尿液倒出,避免尿液逆流回尿道引起感染。如果患者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则需要两周更换一次导尿管,每隔3~4 h就需要将导尿管夹闭,对患者进行膀胱收缩功能训练,从而加快膀胱收缩的恢复速度。每天使用生理盐水对膀胱进行冲洗,同时患者需要增加饮水量,从而增加尿量至2000~3000 mL,利用尿量冲洗膀胱,从而降低生理盐水冲洗次数,此外,另外pH值在6.5~7.0的尿液不适宜细菌生长,因此,患者可以通过服用碳酸氢钠等药物使尿液酸碱度居于这个范围内,降低感染发生率,减少导尿管留置时间。进行导尿管留置时,需要充分润湿导尿管,如果发生感染,需要及时采取抗感染治疗措施,例如使用抗生素等等。
2.2 对尿管脱出的临床护理干预
在进行导尿管留置前,需要认真检查导尿管是否完好,充分膨胀气囊,成人气囊充气量一般为10~20 mL,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气囊充气量一般为8~10 mL,儿童气囊充气量一般为5~8 mL。导尿管一般需要固定于患者一侧大腿的外侧面,防止患者身体移动而引起导尿管乱动,加深对尿道和尿道口的摩擦,严重者引起导尿管脱出[1-2]。
2.3 对拔管困难的临床护理干预
拔管困难大多数是因为尿道末端存在结石,可采用体外震波碎石的治疗方法,待结石破碎后可将导尿管拔出。采取此操作后,患者仍然难以拔出导尿管,则需要首先将尿道外的导尿管剪去,将剩余的导尿管用力塞入膀胱中,随后采取膀胱大力碎石术的治疗方法。在抽出气囊中气体或者液体时,如果感觉气囊内已经没有内含物时,不要立马拔出导尿管,可以先用注射器推注液体或气体约0.4~0.5 mL,随后再将导尿管拔出,从而提高导尿管拔出成功率。
2.4 膀胱痉挛或挛缩的临床护理干预
气囊内注入的液体或者是气体量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大致在8~10 mL,对膀胱进行冲洗前,需要对冲洗液进行加热,一般加热温度为20℃~30℃。
2.5 尿道狭窄的临床护理干预
定期挪动导尿管体外部分放置地方,防止导尿管长期处于一个地方对其造成压迫,降低该位置因压迫而缺血坏死的概率,如果将导尿管固定在患者下腹部,可以可防止男性尿道在耻骨下角处成角,降低导尿管因意外拽出而引起伤害。
2.6 心理护理
留置导尿管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会因为长期留置导尿管,会引起自卑、抑郁、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为了能让患者正确面对留置导尿管,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医生和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留置导尿管解释过程中,可以将患者难以理解的医学术语换成通俗易懂的图片及文字等。此外,医生及护理人员也需要清楚了解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为患者进行疏导。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交流沟通能力,在不妨碍疾病治疗的前提下尊重患者的合理要求,对患者提出问题尽可能细的解决。
2.7 饮食护理
为了提高机体免疫力,患者需要加强饮食护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降低感染率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对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定期邀请营养专家为患者讲解三餐的合理搭配,患者应该多食用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例如富含有蛋白质的鸡蛋、牛奶等,富含有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等[3]。进食三餐时,患者应该注意饭菜较清淡,降低盐和脂肪等油腻、咸的食物摄入,少食多餐,定点定量吃饭。原则上,饮食以清淡为主,饮食的材料以低能量、易消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高维C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