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2018-02-01张朝
张 朝
(四川省苍溪县中医医院妇产科,四川 苍溪 628400)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B-Lynch子宫压迫缝合术等是处理产后出血的常用方式[1]。本研究对两种方式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6月~2017年10月本院产后出血产妇3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产妇年龄23~36岁,平均(27.9±3.1)岁,初产妇25例(65.79%),经产妇13例(34.21%)。发生产后出血之后,均经缩宫素治疗无效,改用其它方式治疗。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产妇的年龄、产次、身体状况等各项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对于治疗方式产妇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纱布填塞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将长1~1.5 m,宽6~8 cm的4-6层纱条填塞宫腔进行压迫止血,同时静滴适量缩宫素以及抗生素达到促进子宫收缩、预防感染的目的。在出血停止之后于24~48 h将纱条取出。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为改良B-Lynch子宫压迫缝合术,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清空宫腔,缝合线采用1号可吸收线,从右侧子宫切口下缘2~3 cm、子宫内侧3 cm处进针,将可吸收线拉至宫底之后,在距右侧宫角3~4 cm处垂直绕向子宫后壁,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子宫前后壁以及宫底须分别采用垂直褥式缝合方式对子宫浆肌层缝合3针,并将缝线固定于子宫以防止滑脱。之后将后壁针线在与子宫前壁相对位置进针至宫腔并从左侧宫体后壁出针,之后再绕过宫底至前壁采用相同方法进行缝合。在进行缝合操作的同时,助手应当从旁协助,使用双手对宫体加压,在缝线收紧之后在子宫下段切口下方打结,在确定缝合良好,有效止血之后进行子宫切口常规缝合并逐层缝合腹腔。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等。疗效评定标准: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均平稳,子宫收缩良好,产后30 min出血量≤50 ml视为治疗有效,否则为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并分别用和(%)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有18例患者治疗有效,占比为94.74%,对照组治疗有效的患者为16例,占比为84.21%,两组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48.32±137.25)ml,止血时间为(75.28±15.46)s,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分别为(903.39±164.58)ml、(136.44±36.15)s,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以及各类产科合并症的一类分娩方式,在保证母婴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因此导致采用剖宫产分娩的产妇逐年[2]。而研究表明,剖宫产产妇的术中出血率明显高于经阴道分娩产妇,因此加强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宫腔填塞等,虽有一定效果,但疗效仍有待提高。近年来,改良B-Lynch子宫压迫缝合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3]。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治疗方式可明显提高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其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1] 张 婧.子宫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7):61-63.
[2] 吴晓露.子宫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4):8783+8786.
[3] 王瑞芬.子宫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3):4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