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活动的再思考
2018-02-01惠庆
惠 庆
(中共固原市委党校,宁夏 固原 756000)
1 全面理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工作
1.1 积极宣传水土保持法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营造了更广泛的舆论氛围
水土保持法的实施为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尚方宝剑”,确保了治理工作的法治性和可持续性。2010年1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进一步完善了水土保持法律责任种类,提高了处罚与问责力度,增强了可操作性,提升了法律威慑力。在深入宣传与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的过程中,2015年7月3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为宁夏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2011年3月1日,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正式颁布实施。固原市委党校立足实际、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区、市水利水保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是充分发挥党校作为轮训培训领导干部“主渠道”“主阵地”的功能平台,在主体班、专题班和示范班上积极宣传水土保持法,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抓领导”来实现“领导抓”,让他们更多地关注和支持水土保持工作。二是充分发挥党校的优质培训师资力量,“借班搭车”积极创造机会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进课堂、送课下基层、小分队宣讲、有奖征文、撰写调研文章和组织观摩等方式,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新水土保持法”[1]。让更多企业职工、普通员工、在校大学生、广大群众等一般大众开始关注、关心、支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三是依照“县区水保站→观摩点和规划区→调研报告→教学备课→宣传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思路,不断总结提炼宣传工作经验。尤其是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进五抓三注重”工作模式,为全国各地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提供了经验参考,得到了水利部和宁夏水利厅的充分肯定。
在全市水土保持问卷调查时,受访者对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法、水土流失的原因等问题的知晓度达到了83%,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和职责归属等问题的认知度高达100%[2]。
1.2 认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水土保持作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强筋固本的重要作用。宁夏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宁夏水利部门根据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成功探索并建立了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治理样板,有效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据《宁夏生态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资料,通过山水田林路流域综合治理,到2015年,全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72万km2,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2000年的71.1%减少到2015年的37.9%,基本形成了“南部治理、中部修复、全面预防、重点监督”的水土流失治理新格局,为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 持续放大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活动的理论宣传平台
党校是轮训培训领导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实践证明,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活动为全民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是宣传普及水土保持法的有效途径。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客观上需要持续放大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的理论宣传平台。
2.1 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工作与教学基地建设相结合
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是推动水土保持法落地生根的有效抓手,可帮助人们从思想上有效提高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水土流失治理典型区大力建设水土保持教学基地,是将水土保持工作书写在祖国山川大地上的具体举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倾诉,为宣传水土保持法找到了可知可感的物质载体。在水土保持教学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再加上一幅幅反映该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前后鲜明对比的照片,让更多参观者印象深刻,进而认识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2.2 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
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不仅是推动水土保持法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还是通过改变自然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宣传书”。固原市作为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近年来在持续加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和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构建“山川共济、城乡协调、产城融合、生态文明”的发展格局和“1411”的新型城镇总体布局,依托现有山水脉络修建市民休闲公园、生态景观,不断加快天蓝、地绿、水清、宜居、宜游的美丽固原的建设步伐,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仅是一种情感寄托,更是民生改善的真实写照。
“十三五”期间还规划建设峡口、党家岔、联合、杨岭、高庄等100个美丽村庄。
2.3 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工作与生态脱贫攻坚相结合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往往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这里不仅生态脆弱,而且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较多,甚至出现“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生活窘态。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要取得成效,水土保持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与生态脱贫攻坚相结合。一方面将不适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地区的原住地居民进行整体移民搬迁,为生态自然修复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在生产条件较好的村落通过扶贫资金打包、项目政策扶持、生态补偿资金转移等方式,将顶层设计规划与古村落自然特色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生态旅游相结合,让更多人在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得实惠,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深深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中。
3 全力打好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活动的组合拳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丰富宣传载体,拓宽宣传平台、强化宣传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3.1 抓好生态移民搬迁,不断丰富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的宣传载体
生态移民是落实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措施,对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十二五”期间,固原市累计生态移民20.9万人,占全区生态移民总数的63.53%。与此同时,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人工造林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原则,对迁出区所有耕地、荒山、荒地、荒沟进行了集中整治,确保了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3]。 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造林17.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25.1%,比全区“十三五”期间森林覆盖率目标(15.8%)高出9.3百分点。生态移民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了空间,我们要在综合治理与宣传教育相结合上多下功夫,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上多做文章,通过综合承包与集体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吸引社会更多闲散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可通过组建合作社,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林下产业和旅游观光业,提高生态修复区的综合利用率,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进而实现“宣传为治理营造氛围,治理成效让宣传教育更生动,让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更感人”的共赢局面。
3.2 借助“七五”普法,不断加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的宣传合力
法治宣传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水土保持法在持续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时期,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不仅要落实好“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继续通过布设水土保持宣传挂图、宣传展板,印发水土保持科普读本、宣传彩页等方式扩大水土保持宣传范围,还要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以政府为主导,以科学性、通俗化为标准,并辅助典型案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统筹创作一批既能反映水土保持法律条文,又能体现水土保持生动实践的动漫、动画视频,充分利用好网站、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社交平台,不断增强宣传感染力,扩大宣传覆盖面,使“水土保持、人人有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理念深入人心,转化为一种自觉行动。
3.3 依托现场教学基地,不断丰富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的理论内涵
水土保持现场教学基地是在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上,以水土流失治理先进典型为单位,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的平台,与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相比,具有科技含量低、覆盖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功能作用大多体现在示范、宣传、教育和观光等方面,属于初级开发阶段。固原市委党校在深入推进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宁夏彭阳县曹川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和宁夏六盘山干部学院彭阳县阳洼小流域综合治理区现场教学基地,组织各类班次的领导干部开展水土保持观摩教学活动,引导学员亲身体验“88542”(挖深、宽各80 cm 的水平沟,筑高50 cm、顶宽40 cm的外埂,回填后田面宽达到2 m)造林整地技术,感悟“天蓝、水清、山绿”景象背后的“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和“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干群作风,以及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新时期,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就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