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2018-02-01刘青峰李小路
刘青峰,李小路,邵 玲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青岛 266000)
便秘作为脑中风患者常见的症状表现,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其发病原因包括许多如药物因素、活动量过少、排便习惯改变以及膳食不当等,需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控制措施。如中医护理干预方法,强调从多方面护理干预工作上着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次研究将对中医护理方法应用于脑中风便秘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脑中风后便秘患者62例,以数字随机分组形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8-67岁,平均(60.2±4.5)岁,中风病程1-4年,平均(2.0±0.5)年。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49-68岁,平均(61.3±4.2)岁,中风病程1-5年,平均(2.8±0.8)年。入选标准:①行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中风,同时取《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参照[1],符合便秘症状;②患者无精神病史、认知障碍情况,可配合护理操作;③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与中风病程上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做对比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入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如指导患者做适当运动,或给予药物促进通便,指导患者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内容为:①腹部按摩或穴位按摩方法,其中腹部按摩方法,患者保持平卧体位,于右下腹起顺时针按摩,按摩次序依次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与乙状结肠,每次10-20回,每日2-3次。而在穴位按摩方面,穴位选择包括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内关穴、脾俞穴、胃俞穴等,通过按揉法按摩;②针灸方法,针灸要点在于泻法,穴位选择支沟、天枢与大肠俞等,通过针灸使肠腑气机调节,导通便秘;③辩证用药,如气虚证,取火麻仁、厚朴、枳壳、当归、炒白术、党参、炙黄芪、杏仁、郁李仁等为成分,水煎服方式每日1剂早晚服用。再如阴虚证,成分取郁李仁、杏仁、火麻仁、厚朴、枳实、瓜蒌仁、麦冬、生地、玄参等,水煎服每日1剂;④其他护理,如情志护理,患者因疾病症状易有焦虑、抑郁等情绪产生,需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如通过讲解成功治疗病例强化患者信心,使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改善。再如膳食护理,应鼓励患者取低胆固醇、低盐低脂食物进食,如红薯、燕麦与糙米等,切忌进食易加重便秘症状的水果如苹果或柿子等。
1.3 观察指标
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参考[2],观察两组患者便秘改善情况观察,分为:①临床症状如排便费力、排便不净、消化不良、腹部下坠、腹胀腹痛消失,食欲增加,视为显效;②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腹部伴有轻微不适感,视为有效;③症状无变化,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结果录入Excel表格中,引用软件SPSS21.0做统计学处理,便秘症状改善、护理满意率等计数资料均由数(n)或率(%)形式描述,数据结果组间对比经过 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比较
两组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6.77%(30/31)与对照组80.65%(2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情况,满意例数与非常满意例数各13例、10例,观察组满意与非常满意例数各13例、16例,护理满意率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74.19%(23/31)、93.55%(29/3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中风后便秘症状发生的可能性较高,相关的影响因素较多,如部分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或有偏瘫表现,肠蠕动较慢,致使排便困难。再如神经心理因素,脑中风后患者可能有大脑皮层抑制表现,减弱胃肠反射,增加便秘发病可能性。另外,部分患者用药选择呋塞米、脱水剂等,用于颅内压控制,易出现肠道水分减少,出现排便困难情况。针对这些便秘症状,要求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干预方法,包括腹部按摩、穴位按摩、针灸、辩证用药以及其他护理等[3]。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便秘症状改善上较为明显,同时在护理满意情况问卷调查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74.19%(23/31)、93.55%(29/3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护理模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显著。
综上,脑中风后便秘患者护理干预中,中医护理干预模式下,对帮助改善患者便秘症状有积极作用,且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