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医护理对策分析
2018-02-01李小路刘青峰孙桂娟
李小路,刘青峰,孙桂娟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青岛 266000)
在临床上,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大多数中风患者都会合并偏瘫的症状,肢体发生严重功能障碍,甚至完全不能活动,对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中风偏瘫患者长时间存在肢体障碍,因此应当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持续护理,促使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升[1]。中医护理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护理模式,将中医理念融入临床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到医院就诊的中风偏瘫患者120例,研究了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中医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到医院就诊的中风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纳入患者60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34-81岁,平均年龄为(59.4±3.6)岁;观察组中纳入患者60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37-82岁,平均年龄为(59.8±3.4)岁。纳入标准:均符合中风偏瘫的诊断标准,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所有案例选取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其它原因造成肢体障碍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方法护理,①中药熏洗,取伸筋草、红花、桑枝等药材煎煮取汁,用于熏洗治疗。煮好药液之后,使用药液蒸汽对患处熏蒸。待药液温度下降到40℃左右时,改为熏洗和浸泡。同时配合中医手法足底按摩,使患者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对药液有效成分吸收加以促进。每日治疗1次,每次20min。循证和熏洗过程中,注意控制药液温度,并随时询问患者感受,避免发生烫伤的情况。治疗时注意避风,治疗后帮助患者擦干。②中医针灸,偏瘫和半身不遂,一般是由于气血损伤、血脉痹阻所致。采取中医针灸方法,取尺泽穴、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肩髎穴等穴位针刺,每次1次,每次20min。③中医穴位按摩,针对患者的偏瘫情况,选择相应穴位,采取中医手法进行按摩。针对面部偏瘫患者,取下关、大洋、地仓等穴位按摩;针对上肢偏瘫患者,取肩贞、手三里、肩井等穴位按摩;针对下肢偏袒患者,取绝谷、风市等穴位按摩。同时取大椎、肾俞、脾俞、太冲等穴位为配穴按摩,每日3次,每次10min。按摩太冲穴能够发挥柔肝、养血之功效,按摩肾俞穴、脾俞穴能够促进肝脾功能提升,增加精气。通过按摩上述穴位,能够发挥益气生血、调养脏腑之功效,同时使患者身体免疫功能得到加强[2]。
1.3 观察指标
护理时间半年,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ADL)。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56.7±14.9)分,ADL评分(16.5±1.1)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 论
中风也成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同时该病容易导致患者致残,对患者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均会造成严重影响,给患者生活造成很大的不变。中风偏瘫患者由于存在功能障碍,因而生活难以完全自理,给家庭、社会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患者康复速度加快,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护理是一种特色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运用中医理念,通过中药熏洗、中医针灸、中医穴位按摩等方法,达到调养脏腑、益气生血之功效,同时能够对患者血液循环加以改善,使患者身体免疫功能得到提升,对患者病情康复具有较大的益处[3]。本文研究表明,护理前,两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56.7±14.9)分,ADL评分(16.5±1.1)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对中风偏瘫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方法,能够使患者运动功能有效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升,对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