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肿瘤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探究

2018-02-01黄瑞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5期
关键词:常规实验组疼痛

李 佩,黄瑞玉

(陕西省西安市儿童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临床上对颅内肿瘤患儿通常选择手术治疗方案[1]。为了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更加系统的分析研究,本文收取了50例颅内肿瘤患儿,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模式进行护理指导,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50例颅内肿瘤患儿,均为我院就诊,时间段为2016.6-2017.9。分为两组患儿,常规组共有25例,实验组共有25例,采取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常规组:14例为女性患儿,11例为男性患儿,2岁为最小的年龄,6岁为最大的年龄,(3.48±0.50)岁为平均年龄;实验组:15例为女性患儿,10例为男性患儿,2岁为最小的年龄,6岁为最大的年龄,(3.56±0.45)岁为平均年龄。对比两组患儿基础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常规组:选择传统的护理模式,手术治疗前、治疗后告知家属注意事项,给予简单的健康指导、心理指导等。实验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为:

A:手术治疗前:术前加强患儿的心理指导工作,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选择简单易懂的语言帮助家属排忧解难,同其讲解手术治疗的基本过程、实施意义等,指导患儿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加强患儿呼吸道的护理工作,对口腔内的呕吐物及时清除,可考虑采取雾化吸入,拍背吸痰进行治疗。

B:手术治疗后:手术完成后帮助患儿给予体位护理,应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定时帮助其翻身,以防出现褥疮。加强患儿的饮食指导工作,手术完成后的次日,应摄取相应的流质饮食,之后逐渐过渡至普通的饮食,可帮助患儿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依据患儿的病情恢复情况),保证患儿日常营养所需。若患儿术后处于昏迷的状态,导致无法对饮食进行摄取,可适当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方案。加强患儿基础病情的观察记录工作,对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记录,一旦存在持续性高热现象,应帮助其给予降温措施,给予维生素治疗,及时补充水分,对患儿是否伴有切口感染现象进行观察,加强对症处理措施。对患儿给予疼痛指导,许多患儿手治疗后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儿疼痛症状的程度、疼痛的发生原因、疼痛部位等,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同时注意不可轻易给予吗啡类药物进行镇痛,以防出现呼吸障碍。

1.3 观察项目

分别选择SAS评分量表与SDS评分量表对比两组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评分,随着评分的增加,显示其不良情绪就越严重[2-3]。

1.4 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颅内肿瘤患儿的基础资料记录至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若组间数据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

2 结 果

SAS评分:实验组:护理前(47.58±9.52)分,护理后(22.36±6.58)分,常规组:护理前(47.89±9.16)分,护理后(38.96±8.54)分;SDS评分:实验组:护理前(48.36±9.50)分,护理后(23.65±6.10)分,常规组:护理前(48.17±9.48)分,护理后(36.57±8.51)分,说明护理后,实验组的不良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3 讨 论

颅内肿瘤在临床上较为频发,多半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有关学者指出,颅内肿瘤患儿给予手术治疗时,在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措施便于将手术治疗效果提高,使得疾病的治愈率提高,将住院时间进一步缩短,使得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便于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4]。

为了研究上述观念,本次研究对实验组颅内肿瘤患儿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焦虑情绪评分与抑郁情绪评分均明显改善,改善程度优于一般护理的常规组。

颅内肿瘤对广大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医学技术、神经外科技术等的发展进步,对该类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案与护理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及时掌握患儿的心理变化情况,加强个体化的心理指导工作意义重大,便于帮助患儿顺利通过手术治疗,术后利于身体的早日康复。若该类患儿围手术期情绪过于紧张、焦虑,将会引发交感神经机能亢进,增强了机体的代谢情况,递增了血压水平,不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5-6]。本次研究对实验组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利于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优化了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可知,对颅内肿瘤患儿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显著,值得采纳。

猜你喜欢

常规实验组疼痛
常规之外
疼痛不简单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