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结合宣传教育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
2018-02-01高巧林
高巧林
(江苏淮安涟水县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23400)
脑梗死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生于颈内动脉系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使用溶栓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和心功能,与此同时溶栓治疗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本研究将我院近一年多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部分患者在使用溶栓药物阿替普酶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结合宣传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48.62±4.19岁;对照组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49.21±3.9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经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3)年龄18~80岁。(4)神志清楚,无意识障碍。(5)患者或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疾病。(2)颅内畸形,动脉瘤。(3)既往有脑出血。(4)凝血功能紊乱。(5)近期有颅内及椎管手术。(6)可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1.3 方法
对照组:rt-PA静脉溶栓治疗方法:rt-PA使用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将药物及溶媒混匀,使用输液泵,先将总剂量的lO%在30分钟内静脉注射,再将剩余的90%匀速静脉泵入,持续1小时[2]。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合宣传教育,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其生活习惯和文化程度的不同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缓解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其次,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其充分了解疾病的特征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列举同病例治疗后的案例(如疾病治疗前后的视频对比),增加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从而缩短治疗疗程。
1.4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监测两组患者治疗1d和治疗7d后的NIHSS评分改善情况;溶栓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和治疗前NIHSS评分减少大于4分,临床判为显效;治疗NIHSS评分较前减少2分有效,治疗后,症状NIHSS无明显变化的判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P<0.05为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溶栓效果比较
研究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溶栓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x2=4.135,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第1d与治疗第7d的NIHSS评分情况对比
治疗第1d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NIHSS比较(22.41±3.24分 vs 23.14±3.3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d后NIHSS评分较前明显减低,研究组(16.16±2.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25±2.97分),两组比较(t=3.187,P<0.05)。
3 讨 论
脑梗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治疗本病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早期溶栓治疗,阿替普酶主要作用在血栓形成部位,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能够迅速的溶解血栓,恢复脑组织的再灌注,改善脑功能[3]。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使用阿替普酶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和宣传教育,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NIHSS等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复杂,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开展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指导,从而改善其对疾病的预后、给子女带来的经济和照护负担等引起的焦虑、抑郁、恐惧的不良心理状态,增强治疗的信心,在治疗的同时可对患者适时进行健康教育,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不同患者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实际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而患者和家属也充分了解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相关知识,能积极的协助医生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结合宣传教育可提高阿替普酶溶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症状,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