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分析
2018-02-01樊莉娜
樊莉娜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西安 710061)
脑卒中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等特征,对人类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均构成威胁。在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必须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与运动习惯,从而促进其病情的改善[1]。本文主要分析脑卒中病患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预防方法,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2014年3月-2016年1月)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病患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病患。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女20例,男25例,年龄为49-84岁,年龄均值(60.29±8.56)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安全隐患分析与预防护理,女19例,男26例,年龄为48-83岁,年龄均值(60.65±7.39)岁。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并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干净等。
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安全隐患分析与预防护理。(1)安全隐患:①再出血。脑卒中患者在发病两周后出现脑出血的可能性非常大,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出血。②窒息。因受到颅内高压的影响,呕吐可能导致患者误吸,从而发生窒息。③呼吸骤停。就脑卒中患者而言,一旦改变体位,则颅内压力方向也会产生变化,致使呼吸中枢被压迫,从而发生呼吸骤停。④撞伤、坠床。脑卒中病患存在感觉功能、意识、运动功能等方面的障碍,伴有眩晕、头痛、抽搐等症状。⑤深静脉栓塞。脑卒中病患的血流比较缓慢,患者需长期卧床治疗,心率较缓,出现血液浓缩现象,在高凝状态下,容易引起深静脉栓塞。⑥舌咬伤。当患者出现抽搐症状后,容易导致舌后坠或咬伤舌头。
预防对策:①预防再出血。首先,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告知患者多卧床休息,头部不可进行剧烈运动,否则易引起再出血。②预防患者出现窒息。确保病患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护士还需及时清理患者的呕吐物与分泌物,。③预防呼吸骤停。在更换患者体位前,护士要将病患的呼吸道分泌物清除,确保其呼吸道的通畅。应考虑患者呼吸道可能存在分泌物,需及时清除。④预防撞伤、坠床的发生,护士必须加强管理护士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叮嘱家属陪床,避免患者出现不必要损伤。⑤预防深静脉栓塞。在患者病况允许的情况下,护士可按摩患者的患侧肢体,轻轻握捏其四肢,每天4次,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最佳。患者还可通过多喝水的方式,血液得到稀释,达到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目的。⑥预防患者咬伤舌头。一旦患者出现抽搐症状,护士要及时选取毛巾、手绢等物件,放置在患者的上牙、下牙之间,也可放置开口器,防止患者发生舌咬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脑卒中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质量评估标准:由本院自制的量表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护理内容、患者舒适度、护患关系、家属满意度四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量、计数资料分别利用t检验表、x2检验表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44%、15.56%,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
2.2 患者的护理质量分析
观察组的护理内容、患者舒适度、家属满意度、护患关系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统计软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卒中在中老年群体中患病率较高,治疗难度大。以往的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脑卒中患者的需求,为了提高患者住院的安全性,医院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引起重视[2-3]。医护人员要意识到,在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存在很多安全风险问题,及时明确风险问题所在,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住院安全性[4-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的住院风险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策略。经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对患者进行风险问题分析与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内容、患者舒适度等方面的评分均比对照组高。本次研究证实,通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的住院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并提出合理的预防对策,有利于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必须明确患者住院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问题,并根据其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