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肉兔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

2018-01-31崔国旭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疾病防治管理方法

崔国旭

摘 要:在肉兔养殖工作中,养殖户要结合实际问题建立健全统筹性较好的技术监督机制,优化疾病防治效果。本文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分析了肉兔养殖技术,并对疾病防治过程展开了系统化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肉兔养殖技术;疾病防治;管理方法

一、肉兔养殖技术

为了有效提升肉兔养殖管理水平,养殖户要结合不同季节的实际养殖需求建立针对性养殖控制方案,从而提升养殖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的共赢。

1.春季养殖技术要点

在肉兔养殖工作中,春季是非常关键的季节,要建立健全具有针对性的养殖管控方案,春季管理是全年经济收益的重点,基于此,相关养殖户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养殖管控体系。

首先,要对肉兔笼舍进行综合清洁,并且要践行标准化消毒机制,确保能提升其整体安全性。其次,要尽量选择质量较好的饲料,保证其营养价值的基础上,要确保不喂食发霉或者是变质的饲料,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公兔和母兔要区别对待,尤其是配种肉兔要添加精料。在青绿饲料喂食的过程中,要秉持先少后多的原则,并且结合肉兔的实际情况适当添加相应的喂食量,有效减少消化系统疾病。最后,因为春季是肉兔繁殖繁育的关键期,要利用频密产仔的处理,尽量保证连产2胎到3胎,然后才能对种群进行调整。

2.夏季养殖技术要点

在夏季肉兔养殖工作中,因为周围环境气候的影响,高温高湿的条件会导致病菌的滋生,加之肉兔本身的汗腺并不是非常发达,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较差,这就需要养殖户结合肉兔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整的处理和技术监督机制,确保相应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养殖户要为肉兔提供营养较为全面的饲料,并且尽量要维持早餐早喂、晚餐迟喂的处理方式,而在中午要尽量喂食青绿饲料,从根本上补充肉兔体内的盐分,优化养殖效果。

另外,要对饲舍进行通风管理,确保不会出现阳光直射肉兔的现象。除此之外,因为夏季蚊虫较多,病菌繁殖速率也会增大,这就需要养殖户对实际情况进行集中监督和管理,确保能提升肉兔的养殖环境质量。

3.秋季养殖技术要点

在秋季肉兔养殖工作中,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养殖户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管控和统筹处理,秋季的饲草较为丰富,正是肉兔繁殖的关键期,一般的秋季繁殖都集中在每年的八月份下旬。这就需要养殖户结合饲养环境和实际情况建立更加系统化的养殖计划,并且尽量多饲喂青绿多汁的饲草,并且向饲草中添加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精饲料,从而提升养殖工作的整体效果和基本质量。

另外,秋季疫病流行也较为普遍,为了保证肉兔的养殖效果,就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机制和防控方案,确保能提升养殖管理工作的基础质量。相关养殖户要提升饲养管理的实际水平,尽量为肉兔接种相应的疫苗,提升防疫工作的实效性水平,维护管控流程的合理性,且能维护养殖工作的基本水平。

4.冬季养殖技术要点

在肉兔养殖工作中,一些养殖户往往忽略了冬季养殖工序的重要性,就会造成疾病的滋生和蔓延,影响肉兔养殖工作的经济效益。在冬季,肉兔能量消耗量较大,这就需要養殖户在正常饲喂相应饲草的基础上,要添加一些菜叶或者是大麦芽等,并且日粮的供给量要在原有基础上添加30%左右,科学化配置精料,并且向其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提升其整体免疫力。

另外,养殖户要集中关好门窗,并且保证饲舍内的温度维持在恒定数值,若是在室外进行肉兔饲养,则要在笼门上悬挂相应的挡风草帘子,有效提升温度管理水平,并且尽量避免肉兔受到风寒的影响。养殖户也要抓住冬季肉兔繁殖的良机,此时的母兔产仔成活率较高,生长也非常迅速,这就需要养殖户对仔兔进行集中的防寒保暖控制,提升其成活率,为实现养殖工作目标奠定基础。

二、肉兔疾病防治

肉兔养殖工作过程中,为了提升养殖效果和综合水平,就要集中提升疾病防治工序的合理性,建立健全完整的监督管控体系,尤其是对肉兔球虫病进行防治,这是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一般会对一月龄到三月龄的肉兔产生影响,肉兔常表现为发育受阻、拉稀、肚胀等现象。

一方面,要强化饲养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建立健全完整的饲养管控机制,并且向饲料中添加蛋白质、维生素等配料,有效落实科学化饲养管理体系,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在肉兔发病期间,则要集中投喂清饲料,按照1:4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喷洒消毒,保证饲喂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和实际效果。尤其是饲舍的底板部位,要进行集中的更换清洗和曝晒。另外,要保证兔舍、兔笼以及周围环境能按照每隔5天到7天的计划进行消毒处理。例如,菌毒杀或者是百毒杀。要建立分群饲养计划,为了有效避免母兔将疾病传染给仔兔,要在仔兔25日龄后完成分开饲养处理,但是要保证母兔能定时喂奶。

另一方面,要借助药物预防机制进行综合管控,在母兔怀孕24天到分娩后的第5天,养殖户要利用浓度为0.01%的碘水溶液进行处理,将其添加在饮水中,用量控制在50ml左右。在停止饮用7天后,要每天添加浓度为0.02%的碘水溶液,用量为100ml,连续使用15天保证疗效。

除此之外,若是发现肉兔罹患疾病,就要利用药物进行科学化治疗,主要是借助氯苯胍及复方敌菌净进行治疗,每千克中要添加5mg的药物进行拌料,每天进食两次,连续使用15天,要想避免肉兔出现药物耐药性,就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利用球虫清进行饲料拌料,提升治疗效果。亦或是利用内服磺胺二甲嘧啶的方式进行治疗,利用浓度为0.02%的药物进行拌料,连续使用5天可见效。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肉兔养殖工作中,要结合季节特点落实更加有效的养殖技术,并且提升养殖效果,避免病害问题对养殖水平造成影响,有效提升养殖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钟秋萍.肉兔养殖技术要点[J].福建畜牧兽医,2015(1):34-35.

[2] 孙永泰.肉兔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J].浙江畜牧兽医,2018,43(3):25-26.

[3] 孙永泰.肉兔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J].中国养兔,2018(2):32-33.

[4] 罗宜熟,龙舒,孙平等.金阳兔饲料销量变化映射川渝肉兔养殖的客观态势[J].中国养兔,2015(5):19-21.

[5] 郑伟.四川省肉兔养殖优势与养殖技术[J].乡村科技,2017(1):81-82.

猜你喜欢

疾病防治管理方法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方法的优化策略研究
煤矿机械制造中合理设计及管理方法研究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关于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治的几点建议
生猪养殖中的疾病防治
癸巳年(2013)运气推演及疾病防治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