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心育”软环境 建立“家校”硬链接
2018-01-31翁永兴
摘 要:文章针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提出要从班级管理机制、班级文化布置、班级课堂氛围等角度营造一份绿色生态化的班级心育氛围,通过家校合作内容的生活化、方式的多元化来搭建一个常态化的家校心育平台,从而打造一个适合学生健全人格、精神生长、灵魂发育的“心育”软环境,实现家校间的长效合作。
关键词:心育;软环境;家校长效合作
当今中学生自卑自轻、叛逆撒谎、厌学逃学、打架斗殴、沉迷网络、交友不慎、盲目早恋、夜不归宿、离家出走、冲动轻生等问题时时困扰着学校与家庭,这不是单纯的道德品德问题,其间隐含着种种心理问题。俞国良教授在谈到修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谈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调查表明,我国17岁以下的中小学生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且这一数字呈上升趋势。这些问题仅仅靠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室或班主任及家长谈话教育就能解决吗?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疾患的预防和治疗,停留于片面或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解决问题。为满足全体学生发展需要,关注其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性,学校和家庭应紧密合作,共同为其打造一个适合健全人格、精神生长、灵魂发育的心育软环境。化人先化心,因为心是发展的生长点, 抓住它才抓住了人发展的核心。所谓心育是心理素质培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完整的自我意识,促使其拥有主动的社交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推动人际关系的和谐。
一、 营造绿色生态化的班级心育氛围
(一) 招标竞聘、各尽其能的班级管理机制
人人都有体现自我价值,获得同伴亲友肯定的内心渴求。班级管理中,改变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抛却班主任“一言堂”的包办传统,在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等班级管理职务的选定上,在班级板报、励志主题班会、艺术节比赛、运动会开幕式等各类活动的开展中,合理范围内引用社会“招标竞聘”的新颖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拥有社会“招标竞聘”的责任担当意识、提升管理班级和组织活动的各种能力。操作运行中实施动态化管理、遵循班级群众监督、公众考核评定原则,采用有时间限定的任期制,择优而定,优胜劣汰。
未必每个学生都是能人,但只要善于发掘和引导,他们会绽放出自己的光芒!不放弃、不抛弃;不歧视、不轻慢!根据学生特点,用心创设班级各个管理“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每个学生都各司其职。擦黑板、理讲台、洗拖把、洗抹布、清理垃圾、摆放扫帚、关好门窗、关灯省电、管好班级多媒体……班级绿植管理小组、班级图书漂流管理小组、班级社团活动管理小组、班级文章投稿负责小组、班级报刊责任编辑团队、班级黑板报编辑团队……让学生拟定班级公约,明确管理职责,由学生管理学生, 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遵公约!生活即教育!班级的日常管理处处蕴含着教育的契机,培养的是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精神、包容态度、自律能力、集体荣誉感等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生活在一个积极进取、明快有序的健康氛围中,自然会拥有一份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生活状态!
(二) 呵护个性、体现班魂的班级文化布置
心育需要温暖学生的心,唤醒学生内心的热情。班级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阵地,是进行生态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我的地盘我做主!”放手让学生布置自己的教室,在商定大方向大格局、明确班级风格、确定“装修”主题的前提下,对教室区域进行分块式主题规划布置,以“公开招标”“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根据班级学生的特长与爱好,对教室进行合理化布置:体现班魂的班级格言、班徽班旗;取之于家,生机勃勃的各类小绿植;定期换书、书香与绿意交融的流动式书架;各展所长、各尽其能的学生书法、绘画及手工作品;时事新闻、体育文艺等各类粘贴画报;我口即我心、一日一锦言,班级美文集萃角……在充满创意和个性的布置过程中,满足了学生心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一份青春逼人、绿色生态化的班级环境营造的是一个明快健康,轻松愉悦的班级氛围,激发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學习及生活状态。
(三) 关注身心、养性励行的课堂心育氛围
1 “心理健康教育课”自编教材,独具校本特色
为避免泛泛而谈、空洞说教,学校特别重视从学生实际出发,在专家全程指导下,由学校专业的心理健康骨干教师为心理课程量身定制编写了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以生动典型的生活案例为基点,以普及学生身心健康知识为载体,以学生感悟体验为主线,通过创设学生实践活动,体现心理健康课的体验性和情境性。教材共有20课,每课以“问题导入”、“了解自我”、“动脑动手”、“心灵驿站”、“心海指南”、“心灵感悟”等模块构成,关注学生可能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尽量以活动体验的形式进行解答。
2 “励志主题班会课”自成系统,开启“生命之光”
改变传统班会课零星杂乱,随机开展的状态,以“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为核心,以校本《“生命之光”主题班会课程》为抓手,前后呼应,形成系统性的主题班会课,班主任在专题培训中提高“心育”意识和教学能力,以“活动、体验”模式,让学生在知识、生活与生命的相互共鸣中,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机理中,得到个体生命的润泽与成长。
3 学科课堂教学中自觉渗透,提高“心育”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是班主任或心理健康教育课老师的专利,占据学生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中时时需要每个教师温柔和煦的“心理按摩”, 每个教师都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作为教师,自身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会自然传播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学校加强教师心理培训,提高教师“心育”意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提高教育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积极传播正能量,调动学生积极情绪,营造宽松民主、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动态的、渗透式的教育,每个学科教学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需要学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科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育”内容,培育学生人格、滋养学生灵魂,让学生保持心理和情绪健康,形成积极乐观的、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endprint
二、 搭建常态生活化的家校心育平台
目前,家校合作有着很大的狭隘性:从沟通時间看,往往是考试前后,或学生出现重大问题后,以应试或者解决学生异常问题为主;从沟通方式看,主要是校讯通短信或开家长会,缺乏与学生个体的针对性沟通;从沟通内容而言,一般是学校单向度的活动告家长书、作业布置情况、考试成绩公布等单一化内容,较少涵盖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家校合作,应是以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以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为特征的教育互动活动。为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应共同为学生搭建一个生活化、多元化的心育合作平台。
(一) 家校合作共育的内容常态生活化
家校合作共育的内容可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如零用钱的花费、家务劳动的承担、健康合理的作息等生活习惯类问题的沟通;如孩子家校学习环境、作业习惯、学习方法等学习状态方面的沟通;如孩子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交友状态等人际交往方面的沟通;如家长的言传身教,家人的相处方式,对孩子唱歌、跳舞、打球、旅游、摄影等兴趣爱好的培养,对孩子生活起居、饮食营养方面的照顾,对孩子心理情绪变化的关注等亲子互动方面的沟通;如单亲家庭、厌学逃学、网瘾、早恋等问题类家庭的沟通……
(二) 家校合作共育的方式新颖多元化
1 抓好时间节点,着力“培训家长”
抓好学期首尾。从心理角度而言,新学期新起点,父母及孩子都有足够的内心热情和自我期许。每个新学期尤其是新初一伊始,教师的第一把火一定要“培训好家长”,把家长的热情点燃,意识唤醒,行为养成。未见新生,先见家长,精心打造“班级家长会”。表达家校共育的诚意,树立“成人”比“成材”更重要的理念,以比较长效的书面形式切实地给家长一份可操作性的指导书,内容可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孩子在家里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家长的言传身教、亲子间的情感沟通问题等等。良好的开端将为家校共育创造一个良性发展的健康氛围!同样,学期结束包括重大考试节点,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劳逸结合,家校接力。
2 巧借家长资源,促进亲子沟通
家长中可能有医生、厨师、司机、导游、打工者、创业者等各行各业的,将家长职业特点、人生经历、兴趣爱好、生活感悟等社会资源融入学校教育的点滴中,让家长现身说法,展现生动多彩的社会面貌,成为学校教育的参与者和助推者,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各类主题班会活动中,有计划地请家长讲生活故事、典型案例、职场经历、人生感悟;在班级文化布置中,引入家长创新构思、家长优秀作品等;在义卖、社团等各类活动中,发挥家长的职业优势、个人特长,请家长参与或指导活动,做专题演讲等;在学科教学中布置亲子交流活动,如语文课要求孩子与家人互相写信深情对话;美术课要求踏青旅游拍下幸福瞬间;音乐课建议每个家庭唱响流金岁月中的经典老歌……
3 善用现代传媒,创设共育平台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善用如今的QQ群、微信群、公众网络平台,将单一的语言、短讯沟通拓展为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元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将学生学习状态、心理情绪、思想行为、综合表现等情况通过各种方式即时沟通互动,既有及时性、针对性,又有相对的隐私性。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将各种教育力量与教育资源整合、开放、共享,从而形成一个区域联动、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的教育网络,家校在这样的共育平台中实现长效合作。
育人需要育心,单一乏味、压抑紧张、专制强压的土壤下何以滋养出一个健康快乐、充满生命力的自由灵魂!家校沟通常态化、生活化,不聚焦于考试前后,不局限于成绩分数,唯有渗透于家校日常生活点滴中的、对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全方位关注与沟通,唯有真正达成心的交流和情感的交融,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老师和父母爱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成绩”,才会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生活化教育中领略“温度”与“色彩”,绽放生机和活力!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
作者简介:
翁永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