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幼儿教师儿童化语言的运用
2018-01-31陈爱枫
陈爱枫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儿童化语言的概念以及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其次从游戏化、趣味化、幽默化、形象化、灵活化等特点论述了幼儿教育中儿童化语言在面对刚入园幼儿、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各种方法、措施、途径;最后提出,“活”用儿童化语言,发挥语言的魅力让儿童伴随语言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儿童化语言 游戏化 趣味化 幽默化 形象化 灵活化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和幼儿讲话时成人自身的语言要清楚、简洁”。这就对幼儿教师的语言运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什么是“儿童化”语言?在《指南》背景下,幼儿教育中的儿童化语言应该如何理解? 本文主要根据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1面对刚入园幼儿巧妙使用儿童化语言
刚入园的孩子自由性比较强,没有一定的规则意识,每次我说:“小朋友快回到位置上坐好吧!”可他们不是脚就是手在动,眼睛还提溜着四处张望。在无意中自编了这样一首儿歌《找朋友》:小屁股找小椅子做朋友,小脚和小脚做朋友,小手和膝盖做朋友,小眼睛看老师的大眼睛做朋友。顿时孩子们似乎变得明白了,小嘴中跟着老师的动作和语言重复着儿歌中的话。而且孩子们都很乐意的准备好倾听老师来学本领了。从这一个小小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教师语言的儿童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面对刚入园的孩子首先教师儿童化的语言可以提高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使其具体化。其次,教师儿童化的语言可以提高幼儿对事物的兴趣,使其游戏化。
2在一日生活環节中灵活使用儿童化语言
(1)游戏化:用游戏化的语言纠正幼儿的错误。
(2)趣味化: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富有趣味性。
①用趣味化的语言规范幼儿的行为。
②在交谈中用趣味化的语言处理幼儿滑稽可笑的回答。
我觉得:风趣、机智也是一种教育技能。一名亲切、令幼儿开心大笑的教师是幼儿所喜爱的;严肃、刻板,在孩子面前故作深沉只会失去孩子们跟随的目光,令孩子惧怕。
3在教学中恰当使用儿童化语言
3.1幽默化:数学活动中妙用幽默教育法
经过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幽默教学,确实能活跃课堂气氛,不但能使学习内容趣味化,还可以使幼儿更快乐地学习。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是的,同样的一件事,同样的儿童(孩子并无好坏之分),同样的一个结果(教育的成效),教育只要方法正确,灵活应用,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2形象化:户外情境教学中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
形象化是指语意浅显明白、直观化强、充满生活的情趣。幼儿带着较强的情绪化,容易为兴趣所左右,在户外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事物的特征或提问,使幼儿感到一种审美的愉悦,才能紧紧吸引他们的注意。
3.3灵活化:美术活动中“活”用儿童化语言
灵活化:“活”是指儿童化语言的运用,教师应根据教学进程和幼儿的情绪反应的实际来设计,作随机应变的穿插。幼儿在各项活动中都能否积极愉快地参与,与幼儿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有关,而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则是激发幼儿积极性的一条绝佳途径。俗话说“同化相吸”,万物皆有此规律。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幼儿进行交谈,幼儿自然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因此,幼儿在不经意间就被你所吸引、所带动,幼儿有了兴趣,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所以教师们不要天天希望教出个神童,而是要着眼于考虑如何“活”用儿童化语言。所谓“活”我认为有这几种含义:
(1)形式多样,形式“活”。采用各种小朋友感兴趣的话题,经过一定的加工,以不同的形式,应用于各项活动的设计之中。
(2)因材施教,方法“活”。幼儿有着个别差异,在儿童化语言的应用中,同样要注意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要选择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符合该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这在个别教育中很重要。
(3)内容不断变化,内容“活”。由于各项活动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儿童化的语言不可能一成不变,不能一句话通用到底。
总之,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十分重要,可以说教学效果的成败在于此,而要做到“活”用儿童化语言则是更为深奥的课题。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应多考虑运用恰当的儿童化的语言。语言是一门具有无穷魅力的艺术,幼儿教师要在掌握规范化语言的基础上,做到儿童化。同时还要尽量扩大知识面,掌握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天真无邪、纯真可爱的孩子们伴随我们的语言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是个天使,我们应该学会更好地对对待这份珍贵的礼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 幸福新童年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