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计量模型对中国农业经济总产值变化的研究

2018-01-31费壬子李嘉琦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期

费壬子+李嘉琦

摘 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乎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农业是我国经济基石,农业的变动牵动千万人的心。改革开放以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同时也存在“陈年旧疾”和新的挑战。本文寻找1996年-2012年农业总产值,根据经济学原理,在模型中我们引入了三个变量: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农业总产值变动的因素,以及对这些变动进行计量分析,在经济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农业总产值;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是中国的第一产业,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是依靠着农业得以立足于华夏大地,繁衍生息。如今更是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需要农业去维持我们的生存与发展。从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就足以看出,政府和党对农业发展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脱离了以往“十年饥荒”的困境,人民有田种,百姓有粮吃,在农业发展上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虽然中国的人口从刚建国时的5.4亿增长到如今的13亿,翻了两番,但是高速增长的人口数量并没有影响农业产量的增加。粮食产量连续十二年增产,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农民收入增长可观,2015年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85倍。

但是,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亦不容小觑。

虽然我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十二年增长,但是与此同时农产品的价格和生产成本也在以惊人的速度上涨。比如,国内的农产品价格已经超过国际价格,我们原有的出口优势不再,大量的国际农产品纷纷涌入国内市场,加大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剧增。不当的耕种措施使得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让土地资源变得岌岌可危。中国的地下水现状同样令人堪忧,恶化的水质,超标的重金属含量让本不充裕的地下水资源变得更加紧张,农田得不到充足的灌溉。在未来的发展中,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现代化工业的进步会对农业资源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资源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制约作用会进一步加强。

在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讨论中我们发现几个因素可能对此产生影响:第一,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和非农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城市规模扩张过快、过大,土地利用率低,农业内部调整占用耕地,耕地闲置,浪费严重。人多地少仍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之一。第二,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增加从侧面反映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失,致使缺失的原因则是农村的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成为农民工。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各样的精细肥料,高科技的灌溉方式与农业器具对农业的有效灌溉面积与农业产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模型设定

为了完成对农业总产值的变动影响的分析,我引入了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三个变量

设定了以下经济学模型:Y=C+β1X1+β2X2+β3X3+u

Y为中国农业总产值(亿元)

X1为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X2为农业从业人员(万人)

X3为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

(注:根据历史数据以及实际的考察,在科技尚不发达的时期,农业从业人员的人数与中国农业总产值成正相关。但是由于现在科技的发展,机器代替人工,农业从业人员的人数越来越少,所以,在做经济预测的时候,农业从业人数与中国农业总产值负相关。)

三、收集数据

为估计模型参数,收集中国农业总产值,以及其他的1996年至2012年的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四、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1.使用最小二乘法,利用Eviews软件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报告形式:

Y=-92775.81-1.1755X1-5.3402X2+6.3975X3

经济意义检验:

由经济分析可知,农业总产量(Y)与农业机械总动力(X1)、有效灌溉面积(X3)成正相关关系,但是模型中x1是负相关关系,与经济意义不符,故模型中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需要进行调整。

统计检验;

判定系数:R2=0.9584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优度很高。

F检验:F=99.8742,其P值0.000000也明显小于,说明农业机械总动力x1,农业从业人员x2,有效灌溉面积x3,联合起来对中国农业总产值Y有显著影响,模型线性关系显著。

2.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处理多重共线性

(1)建立基本的一元回归方程

根据相关系数矩阵,设建立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α+βx+u

(2)逐步引入其它变量,确定最适合的多元回归方程

根据上表,通过逐步回归法修正,决定剔除解释变量农业机械总动量x1,但此时的经济意上的检验仍不通过。对模型形式进行变化,建立双对数模型。

双对数模型log(y)=a+b1log(x2)+b2log(x3)+u

Log(y)=-13.4300-3.4240*log(x2)+2.9129*log(x3)

(15.9226 (0.7113) (0.8113)

T=(-4.8135) (3.5902)

R2=0.9731R20.9693F=253.4806S.E=0.0751D.W=0.3956

此时,经济意义检验通过。

统计检验:

判定系数:R2=0.9731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优度很高。endprint

F检验:其P值0.000000也明显小于α=0.05,说明各个解释变量联合起来对中国农业总产值有显著影响。

T检验:农业从业人员对数log(x2)的t检验值大于2,表明农业从业人员对数log(x1)对中国农业总产值对数log(y)有显著影响;有效灌溉面积对数log(x3)的t检验值大于2,有效灌溉面积对数log(x4)对中国农业总产值对数log(y)有显著影响。

3.异方差检验

作异方差的white检验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white检验的Obs*R-squared=0.351947小于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卡方分布(4)=9.48773或p值大于0.05,接受原假设,表明模型不具有异方差性。

4.自相关检验

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DW表,当n=17,k=2时,得下限值dl=1.015,上限值du=1.536,因为D.W=0.3956,不位于dl=1.015,du=1.536之间,所以存在正自相关。

偏相关系数检验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双对数模型存在一阶正自相关。

自相关性的调整:

加入AR项,在LS命令中加上AR(1),使用迭代估計法估计模型。

则估计结果如图所示。

估计过程经过13次迭代后收敛;ρ1,ρ2的估计值分别为0.0284和0.0006,并且t检验显著,说明双对数模型确实存在一阶自相关性。调整后模型的DW=2.1865,n=17,k=2,取显著性水平α=0.05时,查表得dL=1.015,dU=1.536,而dU<2.1865=DW<4-dU,说明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性。

因此,中国农业总产值的双对数模型为:

LOG(Y)=-4.6484-3.2156*LOG(X2)+4.3644*LOG(X3)

t=(-2.4915)(4.5787)

R2=0.9924F=520.7639S.E=0.0418DW=2.1865

五、结论

1.在选择的3个因素中,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都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较为显著,但是模型在建立的过程中剔除了农业机械总动力这个因素,因为在模型的建立和检验中通不过多重线性检验。我们最终得出了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员是对农业总产值影响最显著的变量。这个结论我们从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得到验证。

2.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从业人员对农业总产值影响显著,是其主要因素,并且与农业总产值正相关。而农业机械总动力是非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效果不明显,佐证了现今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3.综上所述,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结构是不合理的。原因在于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对其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也是不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因此,结合现阶段我国资源消耗大产出却相对较低的国情,今后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还是应该多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产出。

4.现今,农业发展中人均耕地面积的制约是阻碍农业发展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从模型中也可以看出。在刚刚公布的《“十三五”建议》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推进农林牧副渔的产业结合,使农业与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六、政策建议

1.农业作为社会基石,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对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现在是城市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加快社会经济和稳定社会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响应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农业发展要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革新为目标,进行改革。

2.针对农业机械总动力的问题,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破除传统农业的旧观念,树立现代农业的新观念,促使加工、运输、服务、信息等二三产业紧密融合在一起,让农业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达到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高效益,促使农业长久发展。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结合科学合理的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去实现科学种植、节能增产。建立监督与控制体系,对农产品保质保量,完善安全服务体系。

3.针对农业从业人员问题:一是数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业从业人员的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率。运用科学监管,科学施肥,科学灌溉,提高农产品产量。二是质量,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更是农民的现代化。对农民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减少因盲目跟风导致的错误耕作。同时,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生活条件,逐步建成新农村。

4.针对有效灌溉面面积的问题,主要是环境方面。保护环境,减少灾害发生频率,建立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受灾面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进燃烧技术。比如,秋季时把以往的秸秆燃烧改为对秸秆的再利用。面对农村的水污染问题,可以发展节水型农业,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同时,加强对牲畜排泄物以及生活污水的处理再排放。

参考文献:

[1]肖海峰,王姣.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4年06期.

[2]王争艳,潘元庆,祝桂兰,皇甫光宇,李天阁.影响粮食生产因素的贡献率分析及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3]周丕娟.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作者简介:费壬子(1997- ),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本科生,经济学专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