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思考
2018-01-31任卓
任卓
摘 要:2013年我国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为60亿元,2016年整体市场突破了4000亿元,2013年-2016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17.5%。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达63.4%,消费能力提高的背后不仅在于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也在于消费金融服务可获得率的提升,提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企业迎来了风口。本文描述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机遇,建设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型,最后探讨了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型;发展趋势
一、概述
广义上说,消费金融是指所有与消费活动相关的金融服务,狭义而言,它是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方式。互联网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传统消费金融活动每个环节的信息化、电子化,互联网消费金融是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向消费者提供各种消费金融服务。
以下就是我国现有的四种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
1.银行搭建线上消费金融平台(银行系)
消费信贷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在2016年,在银行信贷资产的比例中,信贷占65%以上,与此同时在中国消费信贷的规模是46万亿元,只占银行信贷资产的18%,这表明消费信贷在我国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传统的消费信贷不仅成本高并且收益较低,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也已经慢慢得到了解决。2014年2月1日,由北京银行独立注资3亿元的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的网贷平台正式上线,这是银行搭建线上消费金融平台的开始。现在我国银行搭建的线上消费金融平台的代表为中银消费金融和北银消费金融。
2.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持牌消费金融系)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以分散、小额为原则,不吸收公共存款为基础的在中国境内设立(获取金牌照)为各阶层提供消费信贷的非银行金融组织。消费金融公司发放无担保、无抵押贷款,这些贷款业务不会涉及房地产贷款和汽车贷款等高风险产品。与传统消费金融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建立了一个互联网平台,以实现业务服务的全渠道和无边界。在了解客户的需求后,线上互联网推广,线下挖掘客户,从基础设施、渠道、平台、场景四个方面开拓互联网平台业务。
3.基于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电商系)
电商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运行模式是电子商务企业通过交易平台来分析消费者的消费数据,并向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信用贷款。消费者可在电商平台的信用额度内进行消费,资金由第三方或电商平台成立的小额担保公司垫付,消费者需要在既定的还款期限内(一般为一个月)还款,电商平台借此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这样在消费者、电商平台和资金提供方三方构成了一个良性的资金循环系统。从2014年开始,各电子商务企业提托其平台开始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如淘宝的“蚂蚁花呗”和京东的“京东白条”。
4.P2P网贷平台(网络借贷系)
P2P网络借贷专业称为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是通过吸纳出借人的闲置资金,来聚集小额资金,向有资金需求的人或企业提供资金借贷,是一种私人小额的贷款模式,借贷人与平台达成贷款协议,平台收取一定服务费。根据不同借款人的不同性质,也有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既有满足个人消费需求如购物等。相对其他模式,用户借贷效率高且自主性强,但风险相对较大。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机遇
1.用户信贷需求的旺盛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在2016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光有执照的消费金融公司行业总资产达到1077.23亿,贷款余额达970.29亿,两个数据相比2015年增加了一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势头迅猛。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需求也逐渐增强,用信贷消费解决短暂性的消费力不足问题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消,更容易接受新的金融产品。根据零壹财经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年度发展报告2016》,笔者保守估计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在2万亿左右。
2.互联网技术的优势
随着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也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与传统消费金融最大的不同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充分利用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打造“线上互联网+线下实体”的运行模式。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进步有利于拓宽业务发展渠道,使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目标客户;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进步有利于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解决交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业务中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实现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稳定健康的发展。同时,大数据技术可以准确地细分市场,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从而选择目标客户,进而降低资金配置风险,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3.政策方面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不断印发关于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促进了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网购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因电商的快速发展而改变,其自身的消费能力扩大和消费需求提升,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网络购物者对消费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近年来,中国的网络购物渗透率不断提升,网购已是消费金融向互联网经济渗透的重要窗口,基于电商系互联网消费金融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去年,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消费提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消除政治影响,提升消费发展适应性,创造良好消费环境,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求。把消费重心放至养老、健康、教育、家政等方面,大力支持网络等新兴消费的发展,促进消费个性化。”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消费金融崛起也是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必然过程。消费金融为增加新供给、新消费、新动力供金融支持,成为新常态下进一步促进改革、打造新经济的重要职责和可观需求。“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这是2016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随即消费金融也变成了热点词汇。随着由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主导的《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的印发,政策也将极大程度推动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endprint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型建设
四、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1.消费金融的场景化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互联网+”的普及,我国消费金融呈现着多样、全面的发展的趋势,其中,在消费场景中渗透消费金融服务已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业的关注焦点。互联网消费金融场景化是指某个具体的消费场景中融入金融服务,以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场景作为互联网金融产品切入口,通过场景化设计与布局激发消费者需求,让金融服务在客户消费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发生。随着消费金融公司对市场的渗透,旅游、3C、教育、家装、美容等垂直领域也成为了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的关注热点。
2.得大数据者得天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大数据技术也开始被许多行业所运用,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已经运用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对的风险测评及控制同时也能对用户的信用进行评级。众所周知,对的风险测评及控制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开展消费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征信的核心在于风控,征信主要包括信用评估和身份认证两种方式。在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前,一些能够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机构和传统商业银行只能通过线下征信方式来进行用户身份信息的搜集与确认,消费金融公司只将自己已有的用户群体信息建立信息信息数据库进行信用评估,而传统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人行征信系统,但基于线下征信的方式的劣势很明显如:互动性差、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成。相对于传统消费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对用户信息的搜集有着较大优势。用户网络行为的数据如用户的网络社交、消费、投资网络搜索、信贷等网络行为,通过大数据处理可以被转化成用户信用历史、身份特质、履约能力、行为偏好、人脉关系等能够反映客户信用水平的信息,从而将其转变成信用评分标准,进而能够很好的帮助消费金融机构进行用户信用的评估。
现如今,在大数据技术逐步走向成熟,消费金融公司与各银行也正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完善自身的征信模式,其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获取用户的各项数据,借助完善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信用评级系统等方式增强信用评级的可靠程度。由此可见,大数据对于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要性。
3.精准化消费人群——白领
白领职业阶层的主要指25到40岁之间的人群,这部分人的人生观念、思想观、价值观相对于10年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易于接受现代化的金融思想。白领阶层通过自己的住房、装饰等来表明自身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喜欢多样、全面的生活方式,同时对时尚也有着无尚的苛求。在以前,传统商业银行一般只向违约风险小、收入水平较高、信用等级良好的优质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就目前来看,无论从用户数量还是消费需求量来看,白领阶层已成为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最大的市场,一些消费金融公司、P2P网絡借贷平台和电商平台已经将矛头指向了这部分的潜在消费者,为其提供各式各样的消费金融服务。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逐步成熟,传统银行消费金融的目前群体也不仅仅局限于高收入人群,开始通过搭建线上的消费平台为白领阶层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4.Online to offline
(1)线上支付对线下支付的替代度继续增强
随着当前第三方线下支付的迅速发展,与线下支付的融合发展是第三方支付企业关注的重点,在未来,能够融合线上线下的支付工具更能够受到消费者的期待。移动支付已成为手机继娱乐、通信等功能之外的另一个重必不可少的功能,为了能够更多、快、好、省地帮助企业“搬运”资金,信息化金融业务必定成为未来第三方支付企业进军的领域。
(2)传统金融业的转型
实际上,传统金融业也开始顺应互联网的潮流,很多商业银行也抓住时机,进行互联网化改造升级、各大银行开发了手机银行APP、4G自助银行、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新的业务领域。比如:工商银行推出微信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推出4G自助银行服务、民生银行推出手机银行等,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为金融企业和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但互联网金融并不会颠覆传统金融,与传统金融相互融合发展才是真正的趋势。近10年来,金融产业兼并重组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剧,金融主体的多元化、金融要素市场化、金融产品的快速迭代过程正在发生,金融行业也体现着多元综合业务集成方向发展的趋势。
2016年云栖大会上,马云提出了新金融的概念,这也暗示了未来的金融有两大走向,一是互联网金融,二是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一方面,在客户资源在业务定位方面,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仍有较大差异,在短期内互联网金融难以取代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但传统银行业也不能忽视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即使拥有互联网技术优势,但是传统金融业也可以利用淘宝、京东、微信作为互联网的入口,建立在已有的用户基础上,进入互联网开拓新的市场。
在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互联网消费金融来势汹汹,金融业架构中的“底层物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传统金融业版图日益模糊,也促使着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融合,传统金融机构已采取措施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的措施,充分弥补双方在数据和风险等多方面的空缺,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和创新中实现互补融合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玉.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现状和趋势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24):95-97.
[2]赵大伟.大数据技术驱动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7,(01):41-45+92.
[3]张荣.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困境与路径探寻[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1):76-80.
[4]李玉秀,周丹,夏楠,杨荻,齐雪菲,李天懋,梁珊珊,甘瀛.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西部金融,2016,(11):27-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