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追问及其策略
2018-01-31郭媛媛
郭媛媛
摘 要: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师生互动方式。教师围绕一个数学问题,试图借助“提问—追问”,引领学生的深度学习与思考。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的追问一个连一个,学生的回答一个接一个,课堂氛围热热闹闹。但细细品味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会发现教师多次的“提问—追问”过程并没有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而是停留在同一个思维层面上。论文就如何开展有效追问,引领学生深度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追问;其策略
引言
论文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借助有效追问引领学生深度思考,进行了实践层面的探索,并执教“我是小小建筑师”一课。
一、课堂教学片段:我是小小建筑师
(学具准备:24根磁力小棒、若干磁力球)
師:请用你手中的学具塔一个你喜欢的立体图形。(学生随意搭)
师追问:看来这么塔难不住你们,我们再来搭一个难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24根磁力小棒和一些磁力球搭立体图形,比一比哪个小组搭的又稳又高。边搭边思考:怎么想到要这么搭?
生:动手操作,展示作品。
生1:我想到以前学习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因此,我们就让这个立体图形的每一个面都是三角形,而且这个立体图形的三角形很多,这样它是最稳固的。
生2:我想到以前学习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因此,我们就让这个立体图形的每一个面都是三角形,这样它是最稳固的,要想让它高,就得使底面尽可能的小,这些最省材料,把节省下来的材料,可以用于增加高度上。
师追问:你们能在刚才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个即稳固又有特色的立体图形吗?并给它起个名字。
生:(动作操作,展示作品如右图)。
生:我们组这个的名字是“友谊之塔”,这个立体图形是由很多个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个塔就象征着我们之间的友谊很牢固,小钢珠的质地很坚硬,代表我们的友谊牢不可破。
……
二、两次追问,引领深度思考
这节课的主要活动是搭一个立体图形的活动。在活动全过程中,教师在“请用你手中的学具塔一个你喜欢的立体图形”活动要求基础上,进行了两次追问。即:
①以小组为单位,利用24根磁力小棒和一些磁力球搭立体图形,比一比哪个小组搭的又稳又高。边搭边思考:怎么想到要这么搭?②你们能在刚才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个即稳固又有特色的立体图形吗?并给它起个名字。
教师通过“提问—追问”过程,让学生经历了“搭一个立体图形——搭一个又高又稳的立体图形——搭一个又稳又有意义的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引领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怎样搭——怎样塔得又稳又高——我搭的是什么?”从上述案例片断的描述与学生作品中,可以看出,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是否运用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学生在不断地操作尝试和交流过程中,激发了原有的知识经验,深化了思考问题的深度。
三、课堂教学中有效追问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追问”过程,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多次实践,探索了以下几种有效追问的策略。
(一)提问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提问—追问”的思维层次性
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引导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提问是指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提出能有效地推动和引导学生思考进程的问题。教师只有合理设计问题,并在有新问题生成时进行恰当的追问,并体现“提问—追问”的思维层次性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二)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追问,注重问题思考的深度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进行追问的现象比较多,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自己进行追问,能够激发学生自己进行深度思考,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中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引领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以前一节训练课《圆柱与圆锥关系的训练》,在探索圆柱与圆锥关系的教学中,上一个环节的小结语是:知道底面积相等,知道高相等,就能找到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就他们三个你觉得我们还能研究点什么啊?通过教师的小结语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因此学生想到了以下几点。①当圆柱与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高之间有什么关系呢?②当圆柱与圆锥体积相等,高相等,底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总之,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
四、结语
有效的追问能够激发学生深度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是一门不可或缺的教学艺术。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有效进行追问,从而培养学生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思维。
参考文献:
[1]陈积春.有效追问——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科技信息,2013(01):359+3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