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8-01-31谢静郑德德
谢静 郑德德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本文通过多方面分析探讨了关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其实际意义,以期从根本上保证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思想政治 以人为本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其它工作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1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明确的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
2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抓住一个中心:育人。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 “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标志着智者派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了人。马克思也说:“人始终是主体。”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
3大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社会发展需要更多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他们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在这些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它决定着大学生发展的方向,并且对其他素质起到推动和提升的作用。
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和时代使命,必须重点抓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从精神实质层面,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传统文化生命力的角度进行综合创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育人是学校的根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只要大学存在下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学校的基本政治工作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牵肠挂肚的工作,要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个人的个性各不相同,需要日常开展大量细致的工作。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非常优秀,是一支勤奋敬业、任劳任怨的队伍,一支能“粗”能“细”、能“文”能“武”的队伍,为支撑学校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促进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学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首先,应该充分发挥好“两课”的主渠道作用,认真组织实施“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坚持做好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两课”在内容上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注意理论深度,又要贴近现实生活,切实增强其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力求避免“满堂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一些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交流思想,使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明辨事理,受到教育。 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特别是应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两课”的考试应根据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表现,采取试卷考评与鉴定评语相结合,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从而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表现有效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 姚念龙,刘颖.简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07-110.
[2] 崔焕彩.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
[3] 赵朋光.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4(06):38-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