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018-01-31张洁炜

新一代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主体性师生互动兴趣

张洁炜

摘 要: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教师在教学第七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进行了如下尝试。该节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关键词:兴趣;主体性;师生互动

一、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调换教材的例题信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教材的例题内容是把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这样的信息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笔者设计将例题内容调整为本班学生入学三年来的近视眼人数情况。一上课,就让孩子猜猜每年的六月六日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学生一下子就被问住了。在揭晓答案是全国爱眼日之后,继续让孩子们猜猜我国的总人口,我国近视人口数量?当孩子们通过老师的介绍知道全国将近14亿的人口中,有4亿是近视眼人口,且中国学生的近视发病率上升到世界第二位时,从孩子们惊讶的目光中,能感受到他们的注意力全部聚焦在了近视眼的问题上,然后教师把课前收集整理制作的,学生入学三年以来的近视情况统计图展现在大屏幕上。

问:观察这个统计图,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生:条形统计图包括横轴和纵轴,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

问:你还能从图上收集到哪些信息?

生1:2012年近视眼人数最多,2010年近视眼人数最少。

生2:2011年比2012年近视眼人数多4人。

生3:咱们班近视眼人数越来越多……

师:我们在分析这些数据时除了纵向自身的比较,还需要横向与其他班级比较。瞧,这是四(4)班同学前三年的视力情况统计图。

问: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2010年四班近视眼有1人,2011年近视眼的有6人,2012年近视眼的有14人。

生2:我发现四班同学近视眼人数也是越来越多。

问:哪一年两个班近视眼人数相差最多呢?

学生因为看不到三班同学的统计数据,所以感到回答这个问题比较困难,有的学生小声嘀咕说:“咱们班的近视人数是多少来的?”还有的学生说:“老师您能往前翻一下吗?”我故意翻得很快,有的同学没看清,又让我再翻一页幻灯片。这时我追问道:“这么翻来翻去的太麻烦了,大家想想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呢?”这时有的学生脱口而出:“把两张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就好了!”我赶紧抓住这一宝贵的发自内心的需求,问道:“怎么才能把两张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呢?把你的想法画在练习纸上吧。”

二、给足操作时间,充分表达想法,逐渐调整完善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所以在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的时候,教师巡视了全班的每一个成员的作品,大约8分钟,同学们几乎都完成了自己的统计图。

三、回顾学习过程,体会学习方法,积累自学的宝贵经验

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笔者设计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是怎么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通过回忆总结出是把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你对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或是问题吗?

生:老师我要是把三个班的近视人数画在一张统计图上,是要把三个班的直条画在一起吗?

师:大家觉得呢?要是把全年级四个班的近视眼人数统计在一张图上,你们打算怎么来制图呢?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四、反思

(一)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本节课并没有选用教材中的例题,而是选择“本班学生入学三年来的近视人数统计图”的数据来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对这个素材比课本中提供的教材数据更有兴趣,因此学习起来就更有激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从中了解多种信息,并提出了各种问题,巩固、整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样的设计使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新理念。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把两个相关联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的过程。对此,笔者鼓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复式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后,问学生能不能较快观察出“三班和四班哪一年近视的人数相差最大”,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緊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在这一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是新课程标准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同时也是统计的核心。在教学这节课时,笔者在学生已有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单式、复式统计图的观察、对比、分析中,认识到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从而完成了统计数据、绘制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体性师生互动兴趣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