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31李丽敏
李丽敏
【摘要】 目的 研究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症状积分与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9%,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症状积分为(4.18±0.98)分, 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73.9%(34/46);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为(3.18±0.55)分, 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91.3%(42/46);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 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消化性溃疡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和抗菌药物有助于临床效果的提高, 并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 及时清除幽门螺杆菌, 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抗菌药物;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消化性溃疡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3.061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症, 主要病发于胃与十二指肠球部[1]。由于溃疡出现在胃部和十二指肠球部, 属于消化道疾病, 该种疾病的产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大脑皮质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 引起胃、十二指肠壁血管与肌肉痉挛, 引发胃壁细胞营养障碍, 降低胃肠黏膜的抵抗力, 此时的胃肠黏膜在胃液的影响下很容易形成溃疡[2, 3]。本文研究分析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接收的9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消化性溃疡的判断标准。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6例。对照组中男30例, 女16例;年龄26~88岁, 平均年龄(56.3±11.4)岁;病程0.5~10.0年, 平均病程(4.9±1.9)年;胃溃疡17例, 十二指肠溃疡20例, 复合溃疡9例。观察组中男29例, 女17例;年龄27~89岁, 平均年龄(57.1±11.6)岁;病程0.5~9.0年, 平均病程(4.6±1.8)年;胃溃疡18例, 十二指肠溃疡21例, 复合溃疡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应用常规方法治疗, 予以庆大霉素(山西利丰华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14020426)与雷尼替丁(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3410), 腹痛时给予8万U庆大霉素与150 mg雷尼替丁, 3次/d, 连续治疗1个月。
1. 2. 2 观察组 患者采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 即予以甲硝唑(重庆东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55829)200 mg、阿莫西林(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国药准字H23020932)500 mg、奥美拉唑(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9988)25 mg, 3次/d, 连续治疗1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4]:痊愈:经治疗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次要症状全部消失, 病理检查并未发现活动性炎症, 溃疡面全部愈合;显效:治疗后有效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次要表现, 病理检查发现炎症已好转, 溃疡有所改善;有效:患者的主要症状和次要表现有所减轻, 检查时炎症有所减轻, 溃疡面明显缩小;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炎症并未改善, 溃疡面缩小不明显。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积分, 0分为无临床表现;
1分为症状较轻, 无需治疗可自行缓解;2分为症状比较明显, 会对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3分为临床表现严重, 日常工作和生活影响明显, 需服药缓解;4分为患者存在各类临床症状[5]。统计两组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并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痊愈18例(39.1%), 显效5例(10.9%), 有效11例(23.9%), 无效12例(26.1%), 总有效率为73.9%;观察组患者痊愈24例(52.2%), 显效12例(26.1%), 有效6例(13.0%), 无效4例(8.7%), 总有效率为91.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与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症状积分为(4.18±0.98)分, 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73.9%(34/46);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为(3.18±0.55)分, 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91.3%(42/46);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 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消化系统中,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疾病。而该种疾病的形成, 与幽门螺杆菌及胃酸分泌存在一定的联
系 [6]。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时, 主要是清除幽门螺杆菌, 抑制胃酸分泌[7]。奥美拉唑是一种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该种药物可抑制H+-K+-ATP酶, 同时产生抑酸效果, 这样就能够调节体内的酸性环境[8]。作为硝基咪唑类的衍生物, 甲硝唑应用于临床中可将原虫氮链断裂, 并抑制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生, 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清除[9]。在临床上, 阿莫西林应用的非常广泛, 其抗菌效果非常明显。联合使用此三种药物, 可产生协同性的作用。在过去, 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时主要是清除胃蛋白酶, 减少胃酸分泌。但不少患者治疗后会复发, 很难彻底治愈[10]。在消化性溃疡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 临床更重视消除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原因, 促使胃黏膜发挥出防御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痊愈18例(39.1%), 显效5例(10.9%), 有效11例(23.9%), 无效12例(26.1%), 总有效率为73.9%;观察组患者痊愈24例(52.2%), 显效12例(26.1%), 有效6例(13.0%), 無效4例(8.7%), 总有效率为91.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症状积分为(4.18±0.98)分, 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73.9%(34/46);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为(3.18±0.55)分, 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91.3%(42/46);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 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治疗消化性溃疡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和抗菌药物有助于临床效果的提高, 并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 及时清除幽门螺杆菌, 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石国增. 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探讨. 医药卫生(全文版), 2016(8):00280.
[2] 喻理勇. 研究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 医药卫生(引文版), 2015(2):72.
[3] 丁丽华. 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社区医学杂志, 2015, 13(9):39-40.
[4] 张兆红. 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观察.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4, 18(6):102-103.
[5] 范大伟. 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河北医学, 2015(4):697-699.
[6] 陈玮. 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2):491-492.
[7] 蒋军. 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应用分析. 当代医学, 2012, 18(34):40-41.
[8] 石国宇, 蓝荆. 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观察. 药物与人, 2015(1):151-152.
[9] 刘健, 徐春. 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 23(1):352.
[10] 罗九芳. 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药学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33):145-146.
[收稿日期:2017-1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