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斯里兰卡贫民经济赋权措施
2018-01-31J.KrishanthiMallika赵宏中
J.Krishanthi+Mallika+赵宏中
【摘要】本研究試图评估小额信贷服务对提高斯里兰卡贫困家庭经济赋权的有效性。理论上,如果贫困家庭以金融中介和社会中介作用的方式将小额信贷服务投资到创收生计活动中,通过实现经济赋权,就可以很容易地跨过贫困线。影响变量包括收入变化、储蓄、职业发展、新收入来源发展和家庭经济发展。在研究分析中对平均处理效应进行了计算,并运用T检验和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对各个变量的平均差进行了静态检验。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发现,长期受益户(HHS)的经济赋权与变量间显著正相关,而就业能力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小额信贷 经济赋权 受益户
一、研究背景
小额信贷是学术研究中相对较新的学科,作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发展途径,享有良好的声誉(Rahman等,2015)。20世纪70年代,在格莱珉银行创办人Mohammad Yunus教授的努力下,现代小额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格莱珉银行是一家针对贫民的特殊银行。
赋予贫民经济上的权利在任何国家的扶贫措施中都是一个关键问题。由于经济赋权,收入、储蓄、就业、就业机会、新收入来源、固定收入来源和自营职业增加,从而减少了失业和负债。经济赋权的指标包括贷款的利用(Khan & Noree,2012),对家庭开支的贡献,收入和收入决定(Bhuiyan等,2013),对资源分配的平等参与(Muhammah等,2012)及储蓄(Khan & Noree,2012)。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评估小额信贷机构对贫民经济赋权的影响。赋予贫民经济上的权利在任何国家的扶贫措施中都是一个关键问题。经济赋权主要为收入、储蓄、职业发展、新收入来源的产生、家庭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带来积极变化。
本文的研究人群包括斯里兰卡小额信贷机构的所有客户。在样本的选择上,在评估了36家小额信贷机构的整体效率之后,基于从小额信贷信息交流中心(MIX)和斯里兰卡小额信贷从业人员协会(LMFPA)收集到的二手数据,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最终选择了5家金融效率和5家社会效率小额信贷机构。总样本包括250个客户,其中实验组150个(参与小额信贷3年以上),对照组100个(参与小额信贷不到1年)。大多数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来评估小额信贷的影响。也有一些研究通过比较小额信贷的参与者和对照组来衡量小额信贷的影响。
概念框架
本文的概念框架是以小额信贷和经济赋权文献为依据建立的。如图1所示:
来源:笔者于2017年编制。
根据所建概念框架,小额信贷(MF)为独立变量,经济赋权(EE)为因变量,取决于家庭收入、储蓄、职业和新收入来源。很显然,获得金融服务有助于贫民提高家庭收入和储蓄,增加就业机会,并创造新收入来源。
使用SPSS软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二元逻辑回归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及讨论
收入和储蓄是决定一个家庭经济赋权的重要因素。根据表1独立样本t-检验所示,两组之间的均值和标准差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平均月收入和储蓄金要高于对照组(1=实验组,0=对照组)。
如表2所示,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收入增长是对照组的12.96倍;家庭经济发展是对照组的31.49倍。尽管就业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经济维度,但研究发现小额信贷机构对该因素不存在显著影响。实验组的职业发展是对照组的15.30倍。
因此,小额信贷机构对人民经济赋权的总体影响是积极的。最后,可以得出结论,小额信贷是斯里兰卡贫民经济赋权的根源。
参考文献
[1]Coleman,B.E.,(2006).Microfinance in Northeast Thailand:Who benefits and how much? World Development.34 (9):1612-1638.
[2]Dunn,E.,Arbuckle,J.G.,(2001).The impacts of microcredit:a case study from Peru.AIMS,USAID.
[3]Rahman,M.et al.,(2015).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Microfinance Impacts,Sustainability and Outreach.As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Economics & Sociology,6(2),pp.64-76.
[4]Khan,R.E.A.,& Noree,S.(2012).Microfinance and women empowerment:A case study of District Bahawalpur (Pakistan).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6(12),4514-4521.http://dx.doi.org/ 10.5897/AJBM11.24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