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使用网络分期消费产品的现状分析

2018-01-31苏子倩王健刘云吴义凤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期
关键词:行为分析大学

苏子倩+王健+刘云+吴义凤

摘 要:本论文立足于合肥大学生群体,从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行为层面展开分析,重点分析合肥高校大学生不同行为的消费特征,并就反映出的问题给出分析和建议,以此方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大学生在校园内形成合理消费的风气。

关键词:分期消费;大学;行为分析

一、调查背景

根据2009年银监会下发分年龄段向学生发放信用卡业务的通知,信用卡消费逐步退出了金融借贷市场。这一现象给网络付款购物平台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该时起网络分期购物平台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2013年7月1日,中国第一家大学生购物分期平台——伍潮网正式上线运营,这标志着大学生分期消费的产品正式出现。接下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购物消费平台就已经发展到了30多家。正是因为网络分期的产品出现,而大学生自身又处于消费的旺盛时期,根据这一现象的出现,让我们产生了一个新的消费方式——分期消费。

随着时间的发展,网络分期平台则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在看似平静的表面的下,激烈的竞争每天都在上演,在竞争中,有无数的平台融资链断裂,走向倒闭的终点。最终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凭借其自身的平台优势(支付宝APP和京东APP)、强大的融资能力和良好的用户口碑,迅速占领大学生消费群体。

二、调查情况简介

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为合肥高校大学生,主要选取了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三联学院及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等高校为代表进行问卷的填写。通过调查,除去无效问卷等实际回收问卷681份,回收率为94.19%,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

从性别角度来看,男生占44.93%,女生占55.07%;在参加调查的学生中,来自农村519人,来自城镇162人;从年级来看,11.01%为大一新生,30.40%为大二学生,42.73%为大三学生,15.86%为大四学生;在调查每月生活费的情况时,每月生活费1000元以内(含1000元)占比41.85%,在1000至1500元(含1500元)区间占比为44.93%,月消费额在1500至2000元(含2000元)中所占比重不及百分之十,为8.37%,2000元以上所占比重最小。

三、合肥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行为分析

1.基于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1)大学生使用网络分期多集中于大二、大三阶段

调查中大二、三学生消费群体中占据主体,大二学生为30.40%,大三学生为42.73%。其中大一学生占据最小,仅有11.01%,其次为大四学生,为15.86%。

大一新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的较弱,在消费需求并不是很旺盛的大一阶段,其对网络分期消费态度较为谨慎,不敢轻易尝试,高中期间时间紧张,没有经历尝试网络分期消费的产品,且很有可能上大学后才拥有手机,因此对于网络分期产品持怀疑态度并不愿意初次尝试。

大四学生则因为基本进入实习阶段,一方面经济来源变多,本身具有更加理性的消费观。另一方面,在校期间,很可能已经尝试过网络分期消费,对待分期消费本身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因此也不愿意继续使用网络分期消费产品。

(2)分期消费产品不是大学生资金短缺时的第一选择

合肥作为一个二线城市,消费水平不高,因此多数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在1500元以下。我们发现有81.94%的学生面对自己生活费的态度是觉得够自身开销的,在剩下的18.06%同学中,来自农村的学生不太相信网络分期,并且他们选择通过兼职来弥补自身生活费不够的情况,并且在面谈访问中,有同学表示,使用过分期消费产品后,下个月的经济压力会变大,来自城镇的同学大多可能选择找父母暂时代付或者干脆放弃需要购买的商品,所以这些同学都不选择使用网络分期消费产品。

2.基于大学生分期消费行为分析

(1)大学生分期消费购买对象倾向于高档耐用品

电脑、手机作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生活用品”,在分期消费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时代的发展催生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容易刺激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对他们产生极大的消费诱惑,使同学们之间产生相互攀比的风气,导致过度消费,诚信缺失。

一方面有大学生不成熟的消费观及各种攀比、面子消费等引发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多数人选择外出旅游,就购买相机这一层面来说,其属于较庞大金额的开销,在没有父母提供帮助的情况下,通过分期付款的学生占绝大多数。

(2)大学生月还款额多来源于兼职和生活费

作为大学生群体来说,除了每月正常的开销之外,来自于父母的生活费基本上所剩无几,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去兼职,挣得微薄的工资。因此面对还款的压力,很多大学生只能压缩自己每日开销,对于超支的同学,兼职便是最好的选择。

(3)大学生单笔网络分期消费偏高,月还款额度偏大

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单笔最高消费额度在1000至3000元之间,每月的还款超过200元的比例为40.18%,其中月还款额在300至500元之间约占10%。

鉴于消费额度的大小决定月还款额的多少,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低于1500元时,如此偏高的单笔最高消费额对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无疑是不小的压力。

(4)大学生使用网络分期平台偏集中

伴随着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的崛起,以往的网络分期巨头分期乐、趣分期等似乎并无太大的招架之力,迅速败下阵来。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及良好的口碑效应,蚂蚁花呗与京东白条仍在迅猛发展,占領着一个又一个城池。如今在新一代的大学生耳中,似乎也只有这两者的存在。

3.基于外在条件分析

在调查中,有50.89%的父母表示不支持网络分期消费,其中更有高达25.89%的父母表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网络分期消费,仅有23.21%的父母表示支持。endprint

有一部分家长不理解什么是网络分期消费,且对其本身嗤之以鼻,认为网上的资金流动是极不安全的。分析得知,父母表示不支持是源于对网络分期消费本身不成熟的担心,他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接收到的消息,太多指出使用网络分期消费的负面新闻。

由此可见,要想父母转变对网络分期的态度,需要我们在对网络分期了解的同时,多和父母沟通,帮助他们了解网络分期这一现象。

4.基于分期消费产品发展潜力分析

(1)分期消费产品影响力深入人心

根据美国心理协会研究得出,人一旦开始尝试新的事物,往往比较小心谨慎,一旦开始尝试过并从中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人就会进行下次的尝试。

网络分期消费的大学生使用者,尝到甜头后,通常会选择继续使用,等到自己意识到时,已经对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调查中,可以看出总消费金额超过10000元时,对学习生活的影响程度达到了100%比例,使用者会产生长期使用下去的趋势。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网络分期成为较迫切的议题。

(2)网络分期消费产品本身发展潜力巨大

就网络分期消费本身来看,我们必须承认网络分期消费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事物具有两面性,对于自制力较差的部分大学生来说,弊大于利。从总体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利大于弊。在调查中,使用过网络分期的大学生认为正常、适当的使用无碍的比例高达83.19%,可见一般。

四、小结

从行为层面分析,不难看出盲目消费的大学生群体仍占不少,举债消费的例子依然可见。而对于大多数生活费不足1500的大学生来说还款时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就生活费来源固定的大学生来说,如若使用分期消费平台购买价值较大的产品,势必会牺牲其他的支出,这一举措不仅会影响正常学习,情况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生活。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父母对子女网络分期消费的行为不支持,比例也已过半。对于消费觀念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看待网络分期消费的利弊无疑成为帮助形成社会合理消费风气的重要举措。在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明白,树立良好的消费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不仅仅需要学生自身的调节,家长、学校、社会也应当共同努力,共创蓝天。

参考文献:

[1]姚璐莹.大学生分期付款购物消费模式能走多远—以西南名族大学为例[J].中国市场,2016(09):28.

[2]郭琳娜.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产品发展现状、原因及利弊分析[J].中国市场,2015(16):32.

[3]张紫睿,张磊.大学校园金融分期产品消费现状—以长春地区为例[J].现代商业,2017(07):169.

作者简介:苏子倩(1997- )、王健(1995- )、刘云(1996- ),安徽三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15级学生;吴义凤(1984- ),安徽三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为分析大学
比萨里的大学问
至善
比萨里的大学问
基于K?均值与AGNES聚类算法的校园网行为分析系统研究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罪犯行为分析方法
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分析及若干研究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