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陆兴 建盏传承守护人
2018-01-31任武
任武
生于1963年的周陆兴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了他内心极大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在遇到建盏后,又快速转化为一种发自内心的保护传承文化的行动力和实干精神
建盏是汉族传统名瓷,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大量遗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各地。
出生于东北的周陆兴与建阳因一只盏而结缘。2001年,一位建阳的朋友知道周陆兴有收藏的爱好,便起兴送了他一只复烧建盏作品。
周陸兴从小就喜欢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事物,小到集邮,大到钻进古玩市场淘各类古玩,到后来收藏唐三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近似偏执的喜好。”多年的收藏经历让周陆兴更加懂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以及当下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令他不解的是,他在30年前结婚时买的那座唐三彩,当时的价格是30元,30年后的今天市场价依然是几十元,“艺术品没有了时差价值,传承就会面临断代。”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建盏身上。
建盏始于唐,兴盛于两宋。宋徽宗非常推崇建盏,他在《大观茶论》里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他所说的“玉毫条”指的是盏面上形成的银褐色细密条纹,因为形似兔子的毫毛,被称作兔毫盏。
宋代点茶的流行无疑推动了建盏的盛行。不同于唐代饮茶以煮茶为主,宋代饮茶讲究“品评赏玩”,白色的茶汤和黑色的茶盏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建盏的厚度也能很好地保持茶汤的温度,供人点完茶后斗一斗。建盏胎质里面含铁量非常高,也非常适合饮茶。建盏是当时上层社会所用的斗茶神器,也反映了宋人的精神需求,是宋代风雅的集中体现。
只是,这瑰丽的艺术藏品在元代就停止烧制了,直到1979年国家才开始推动建盏复烧。为什么断代600年?艺术品的文化传承阻力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周陆兴通过各种渠道零距离深度了解建盏和建盏背后的人和事。他意识到,一方面是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够,整个文化传承产业也没有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另一方面,“传承要活下来首先传承人要活下来”。
周陆兴忘不了他第一次见到名家名盏时的心情,震撼、惊喜和兴奋,还有惺惺相惜。建阳有诸多建盏名家,他们也面临着商业化、推广营销、二代传承等困境和压力。周陆兴说,现在的时代,信息太膨胀了,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所以艺术品不该束之高阁,“传承和价值体现离不开一定的群众基础”,“商业运作对艺术品的文化价值体现是必要的,只有完善的商业运作,才能更深地去发掘艺术品的潜在价值及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2011年,建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机遇期”,在完成经验和财富积累后,周陆兴决定以实际行动开始守护建盏文化。他毅然成立盏行天下,希望能搭建一个名家和名盏对外展示的综合平台,与建盏名师邹云源、裴春元 、阙梅娇、廖设生、谢松青等大师深度合作, “建立建盏第一品牌”,“真正让这门富有魅力的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厦门金砖国家会议期间 ,“五茶一盏”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的领导人,其中的盏就是建盏。建盏的商业价值也在逐步体现,2017年,在中国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作品专场拍卖会上,“盏行天下”收藏的黄美金大师单盏作品拍出了866万元的拍卖价。同时,黄美金大师的作品先后被中国故宫博物院以及英国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等中外博物馆收藏。周陆兴的愿景是,通过盏行天下,让建盏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得到融合体现,这也是对建盏爱好者、建盏传承人最好的价值挖掘。
周陆兴还规划在今年举办第一届中国建盏博览会,使建盏文化有一个可以传承展示的新出口。但这还不够,他在探索以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推广建盏文化。除了提高社会大众对建盏的认知度之外,还要推进建盏市场的行业规范和产业标准制定。
周陆兴收获的是“理想一步步实现后的内心踏实感”。业内将周陆兴的身份界定为“建盏文化传承守护人”。他深感任重道远,但通过盏行天下的商业运作和市场推广,越来越多的建盏艺人有了期盼、有了归宿、有了标准,“使建盏文化影响力不断外扩,使政府更加重视建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周陆兴,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