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简单一点

2018-01-31林玉敏

考试周刊 2017年39期
关键词:简单写作阅读

林玉敏

摘 要:让语文简单一点,所谓简单,就是引导学生认真的倾听;指导学生适当地说;带领学生广泛地阅读;鼓励学生实实在在的写作。

关键词:语文;简单;听;说;阅读;写作

当下,新课程改革这台大戏正在中小学教育平台上轰轰烈烈地上演着,各路名家的各种语文思潮纷纷涌现,各派名师的各式新鲜主张也粉墨登场。于是,语文热闹起来了,语文被冠上了种种头衔:深度语文,本色语文、绿色语文……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以为无论用什么外在形式来包装语文,语文终究超越不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这一特性,它是语文的灵魂!语文也终究不能离开“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它们是语文的“四肢”;也终究不能绕开字、词、句、篇和章的学习和品味,它们是语文的五官。只有灵魂纯净,四肢发达,五官端正,内容丰富才是真实的语文、健康的语文!因此,我常想:热闹是你们的,我只想让语文简单些。

新教育的创始人朱永新教授说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就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多写。让语文简单点才是语文教育的正途。所谓简单,我以为就是引导学生认真地倾听;指导学生适当地说;带领学生广泛地阅读;鼓励学生踏踏实实地写作。

一、 引导学生认真地倾听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立足现代社会的必备能力。倾听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和他人建立正常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养好倾听习惯也是为人的重要修养。那么,如何培养倾听能力呢?

在课前活动中培养。倾听能力的提高必须依据言说训练。课前三分钟活动不仅训练说,也训练了听的能力。每天安排一名同学上台说,要求同学认真听且能听懂演讲的中心内容,立场观点。在课文朗读中培养。中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语文课堂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听字正腔圆的课文朗读,这样能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也能在倾听中渐渐享受语文之美。在课外活动中训练。用活动促听,学校年级每学期举办听说竞赛。主要做法是:播放一段新闻或广播,要求学生根据听得情况,写出新闻或广播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用手机下载“喜马拉雅”“荔枝”APP,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碎片的时间听美文时文。还可以推荐学生加入一些读书会。学生可以利用边角时间听一听书。

总之,语文老师要捕捉教学契机适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二、 引导学生适当地说

美国政界要人说过“个性和口才的能力比外语知识和哈佛文凭更为重要”。好口才,好人生。能说会道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技巧,更是一项立足社会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忽略了说的训练。学生在课堂唯一的说话机会是课堂提问,可是一节课教师所提问的学生有几个呢?这就导致高中生语言交际能力较弱。学生中普遍存在讲话不流畅、思路不清晰,说话不适时宜也不达意的现象。因此引导学生注意口语交际,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进行恰当地言说,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课前三分钟的活动,为训练学生言语交际能力和语文学习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以学生为主体,每一节课安排一到两位同学上台活动;学生或演讲或评点时政或诗词推荐,或美文共赏。随着活动的逐步铺开,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应推陈出新。

排在普通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首位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求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说”的能力培养,正是将学生置于一个特殊的语境中,让学生用言语展开交际,提高了说的能力也提高了语文的素养。

三、 带领学生广泛地阅读

古有,“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的读书佳话;今有,每年4月23日的全世界超过72亿人参与的“世界读书日”活动;还有我党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的重要举措。腹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质华。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阅读是影响着一个人气质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部分。因此让语文简单点,语文老师务必带领学生开展不简单的精深阅读活动。

那么读什么书呢?需要读好书,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世界中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抛开那些使人中毒的坏处不谈,仅就思想内容健康的书来看,其中也多为供人消遣而作,其思想浅浮,知识含量不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阅读书籍,这是有效阅读的前提。

一是经典书。经典名著是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绚丽的组成部分,凝聚着作者对人生、社会和時代的思考。世界各界推荐的中外名著集合到一起,大约有上千本,孔庆东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说过“只需从那上千本的经典中选择五十本来读,您一辈子就是一个大写的人”,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把这些经典分出差异,从时代,国别类别上分散开来。如中国古代之经典,可推荐学生从读《声律启蒙》《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开始,接着读《唐诗宋词》,再读《东周列国志》《三国志》《中华上下五千年》《四大名著》等。中国现代两大经典书,那便是鲁迅和毛泽东,引导学生去读他们的书,可以了解中国的现代社会。针对世界上那些对人类有影响的国家,我们可以从每个国家的书籍中挑一本有代表性的书来读,因为要了解一个国家就要先读他的名著,名著往往蕴含那个国家的精神内涵,只有这样,才不会被非常浅浮的流行文化牵着鼻子走,才能有自己的思考,才能理性的去批判和接受。

二是技能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语文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记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内容。而阅读技能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素养。比如引导学生阅读,美国作家科里帕特森约瑟夫的《关键冲突》和《关键对话》,可以帮助学生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利用各种沟通技巧,把人际关系的危机转化为合作共赢,可以成就更快乐的人生。再如,引导学生去阅读日本工业传奇秋山利辉的《匠人精神》,学生可精读书中浓缩了礼仪、感谢、尊敬,关怀,谦虚等的三十条匠人须知,学习书中传达的真正匠人精神,可以淬炼心性,养成自己,可以唤醒学生一流的精神。一个人若要实现真正的自我,社会若要有凝聚力,必须重拾匠人精神。endprint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教育要回归常识。他特别强调常识就是读书,要围绕读书办教育。

四、 带领学生踏踏实实的写

万丈高楼平地起,“听”“說”“ 读”的训练是积累,是吸收知识的过程,“写”就是输出和倾吐的过程。“写”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我们的作文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存在“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困惑。简单语文就是要指导学生实实在在的写,这是语文学科的使命,也是语文人的责任。

写什么?首先,写作的素材来源之一是生活。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关注生活中的事物和景物,积累写作素材。接着,我启发学生思考,作文有一个重要的社会作用,即为人们提供思想养分,让人们知事明理。生活中,有些事具有鲜明的思想启示性,或精神感召力。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就会善于发掘,精于提炼,关注生活,善于思考,写作素材俯拾即是。

写什么?首先,坚持不懈推进“小小作文”的写作尝试,小小作文,小在用时,每天三十分钟足矣;小在篇幅,一两百字就好;小在目标,一次一个训练点;小在主题,可以写一日所思,可以写人物评述,可以写读后感;可以是一篇解说词,也可以是一次开场白;可以写一篇作文的开头,也可以写一篇作文的结尾。总之,小中见大,这样可以养成学生动笔写的习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可以想说就说,可以想写就写。

其次,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写规范的议论文,从审题立意到布局谋篇;从标题拟写到开头结尾;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或者引论、本论和结论,或者起承转合,或引议联结——总之,力求既面面俱又中规中矩,实实在在地进行写作训练。

综上所述,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整体能力,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身处新课程改革前沿的语文教师与其在那儿热热闹闹的空谈语文发展,还不如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地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语文学习简单点:每天多听一点,多说一点,多读一点,多写一点。语文,也就是这么简单。热闹是你们的,我只想让语文简单些。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endprint

猜你喜欢

简单写作阅读
追求“简单”的绝对回报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