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和他的南越国
2018-01-31刘第红
刘第红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享有“南下干部第一人”的美誉,他就是南越国的开国之君——赵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随后,他派出五路大军一路南下,在公元前214年平定了岭南,并且设立岭南三郡,分别为南海、桂林、象。南海郡管辖的地方乃今广东的大部分地区,桂林郡管辖的地方乃今广西的大部分地区,象郡管辖的地方乃今越南北部和广西的部分地区。自此,岭南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平定岭南的大将任嚣被任命为南海郡尉,副将赵佗被任命为龙川县令。龙川属南海郡博罗县的东乡,因传说该地有龙穿地而出,成穴流泉,故以“龙川”为号。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胡亥昏庸无能,致使天下大乱。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应者云集;楚汉相争,一决雌雄。任嚣早有守土据外、割据南越的野心,无奈一病不起。眼看着秦朝如一座大厦即将倾倒,病危之中的任嚣召来赵佗,对他说:豪杰叛秦自立,南海僻远,恐怕盗兵侵入此地,我准备兴兵断绝入越的道路,自作守备,等待各方诸侯的变化,但病重。且番禺负山靠海,东西数千里,有不少中原人辅助,此亦一州之主,可以立国。南海郡中的长吏没有可以商量的,故召你来告知其事。任嚣临终前,火速提拔赵佗,委以南海尉之任。
任嚣选择了赵佗,历史选择了赵佗。赵佗接任南海尉之后,不负重托,拥兵自立,宣称盗兵即到,封关绝道,秦朝所置官吏纷纷被杀,全部换为自己人马。赵佗既然图谋独霸南越,不能不夺取桂林郡、象郡的统治权。公元前205年,他一举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统一了岭南。公元前203年,赵佗建立岭南第一个地方政权——南越国,定都番禺,也就是今天的广州老城区。秦朝所置的岭南三郡,基本上成为南越国的领地。
清代诗人朱彝尊在《越王台怀古》中写道:“天教霸象开南溟,宵分东井聚五星。龙川县令起岭表,被书移檄驰边庭。声言三关盗兵至,一时按法诛秦吏。万人既筑浈阳城,千里还开雒王地。”该诗概括了赵佗称王的经过。
上个世纪90年代,在广州市北京路与中山四路的交会处,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千多年前赵佗建立的南越王宫署。据考古发现,当时的南越国都城东起旧仓巷,西至吉祥路,北界越华路,南达惠福路,面积约40万平方米。王宫位于都城的北部,北枕越秀山,南临珠江,属背山面海的风水格局。遥想当年,这里宫殿高耸,御苑华丽,是何等威严与壮观!
秦朝以前的岭南,主要是越族聚居的地方,经济水平与社会文化比中原地区落后很多,被称为“蛮夷之邦”。赵佗立国后摆在眼前的头等大事,就是改变岭南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模式,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当时,南越国从中原引进了先进的农具,岭南人民培育了适合岭南气候的粮食品种,又种植了一些北方作物,比如小麦、小米等。同时,中原移民还带来了成熟的酿酒技术、铸铜技术和冶铁技术,促进了当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岭南原有的落后面貌焕然一新。赵佗非常重视商业贸易,利用秦攻打岭南时开辟的通道,大力发展与汉朝与邻国的贸易,推动了商业与经济的发展。为了促进文化交流,赵佗兴教办学,推广中原汉字语言,采用和平的办法笼络各族,使他们和谐相处,无障碍地沟通,迅速提高了岭南地区的文化水平。2004年底,考古人员在南越国宫署遗址内发现了一口南越国时期的渗水井,从井中发掘出土了上百枚木简。木简上的文字大多为成熟的隶书,也有部分为篆书。它们成为当时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赵佗活了一百多岁,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君主。他在位67年,井井有条地治理着岭南,掀起如火如荼的岭南大开发。唐朝诗人许浑在诗中写道:“越国旧无唐印绶,蛮乡今有汉衣冠。”岭南与中原差距的缩小,是从赵佗治理南越开始的。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能言善辩的陆贾,出使南越,劝说赵佗归附汉朝。《汉书》中记载了汉高祖给赵佗的诏书:“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会天下诛秦。南海尉它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今立它为南粤王。”诏书中的“它”同“佗”。汉高祖肯定了赵佗治越的功绩,并且封他为南越王。陆贾不辱使命,成功地游说赵佗放弃割据。赵佗臣服于汉,成为诸侯王。南宋刘克庄在诗中写道:“已作南夷长,那为北面臣?未忘真定冢,毕竟是华人。”
公元前111年,南越国丞相叛乱,汉武帝找到了出兵南越国的借口。在汉朝十万大军的攻击下,南越国走向终结。赵佗开创的南越国,在历史上存在了93年。
晚唐诗人许浑奉帝命出使南海时,写了一首题为《登尉佗楼》的诗:“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该诗充分肯定了赵佗的丰功伟绩,高度评价了他对南越所作的历史贡献。
清初,廣州越秀山镇海楼东边,有一座三君祠,供奉着三位有功于南越的人。他们是:任嚣、赵佗、陆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