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南越与闽越的砚台出台比较两地的社会发展进程

2014-11-24廖松添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南越砚台

廖松添

[摘 要]砚台是一个地区文明进程的客观反映,本文依据南越和闽越考古出土的砚台探讨两地的文明进程,得出南越的社会发展优于闽越,并分析该结论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砚台;南越;闽越;社会发展进程

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得因秦末战乱而倍受摧残的社会得以恢复,文化教育事业随之而得以发展。南越和闽越是西汉南方的两个割据政权,近年来随着两越研究的深入,两越的社会发展进程研究也卓有成效。本文希望以出土的砚台为载体,分析比较闽越和南越的社会发展进程,并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

在汉朝“事死如事生”的社会风尚下,人们喜欢将许多生活实用器或者相对应的明器进行随葬,砚台是汉代墓葬中一种较为特殊的随葬品。

目前考古出土的南越砚台有:《广西合浦县堂排汉墓发掘简报》出土石黛砚三件;《番禺汉墓》出土汉砚六件;《广西合浦母猪岭汉墓的发掘》出土石黛砚两件;《广州华侨新村西汉墓》刊登石砚八件;《广州淘金坑的西汉墓》刊登卵石砚一件;《合浦风门岭汉墓——2003~2005年发掘报告》刊登石黛板一件;《广州汉墓》出土汉砚共四十三件。而时至今日,福建地区却没有出土一块西汉砚台。

砚台则是必备的书写工具,同时更是一个地区文明进程的客观反映。从砚台的出土情况看,显然,南越的文明进程无疑优于闽越,结合史籍我们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历史原因。

自秦始皇时期,岭南地区便与中央多有交流,中原文化逐渐渗入到岭南地区,不断冲击着古老的岭南古越文明。最突出的表现是中原移民的南下,促进了岭南人与汉人的民族融合,第一次使岭南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相关的史料分别是《淮南子·人间训》:始皇二十五年,“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后又在五岭驻军五十万(《史记·秦始皇本纪》徐广注曰:五十万人守五岭。)《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发诸尝捕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谪遣戍。……三十四年,适治狱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秦始皇“又使尉佗逾五岭攻百越。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由此可知,南下的中央军队和中原移民充当了汉文化的传播媒介,不断得促进了汉与岭南的交流,逐步缩小了岭南与中原地区的差距。

反观闽越,《史记·东越列传》曰: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但实际上秦始皇并没有派官员来管理,闽中郡也只是虚设的。到秦末农民起义时,无诸、摇便从诸侯反秦。所以,在秦代,闽越族依旧是独立发展,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

到汉朝时,赵佗称秦末乱局合并了“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在汉初相对安稳的政治环境下,依靠“中国人相辅”,继续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如鼓励越人当官,提倡汉越通婚等。越人吕嘉便是赵佗汉化政策的代表人物,史称“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余人,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

再看闽越,却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争中。建元三年,发兵围东瓯;建元六年击闽越,闽越王郢被其弟所杀;元鼎五年出兵八千助汉灭南越;元鼎六年反,发兵距汉道。后余善被繇王居股所杀。社会建设上,历代闽越王少有建树,故而跟积极汉化的南越在社会建设上的差距越拉越大。时至今日,没有出土一块砚台便是其文化建设落后的明证。

在秦汉时期,南越国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主动的接受先进的汉文化,逐渐改变了岭南地区落后的面貌。随着岭南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砚台的出土便是这一明证。相反,闽越固步自封,进而与中原地区及南越的差距逐渐加大,加上统治集体内部沉醉于战争杀戮,使得闽越日益落后南越地区,则砚台没有在闽越出土也是情理之中。

猜你喜欢

南越砚台
如何鉴别砚台
南越华文文学的“家”与“国”分离书写
砚缘
一方砚台散墨香
赵佗时期南越与西汉的博弈分析
墨锭和砚台
蜀枸酱改变中国疆域历史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秦汉南越国包装设计
话说砚台
砚台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