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抢救中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01-31王苏
王 苏
(无锡市101医院急诊科,江苏 无锡 214000)
急诊科重症病人和病种繁多,是抢救和管理最重要的科室,急诊科的诊疗、护理质量直接反应了医院的医疗水平。因此,提高抢救工作的抢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对急诊科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急诊科实施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分析,发现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在临床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受的急诊抢救患者中,随机抽取312名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156例,对照组中男79例,女77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8.5±16.5)岁。观察组中,中男82例,女74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8±17)岁;均符合我国《急诊医学》[1]诊断标准,排除抢救期间死亡、精神疾病史、自行转诊患者。两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急诊抢救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患者抵达急诊室后由护士长随机安排抢救人员以及人数,按照常规诊疗流程实施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急诊抢救过程中采用优化的护理流程进行抢救护理工作。
1)在接到急救电话5min内出诊,及时与现场人员联系,掌握患者身体状态,必要时可进行电话指导急救,现场抢救结束上救护车后及时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2)采用“一站式”管理方式,对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减少各环节交接、沟通以及等候时间,秉持“生命第一”的信念,先抢救后收费。同时,分诊护士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3)急诊医生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评估后,护理人员做到2min内给氧、4min内对呼吸、心电、血压、脉氧进行监测、5min内建立静脉通路、8min内将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并送检,采用绿色通道专用检验单,并及时对其进行追踪,确保在最短时间拿到检验结果。
4)抢救期间及时对患者实施心理安抚和疏导,增加患者康复信心,促进患者配合治疗。一名护士记录抢救过程,并观察患者生病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一名护士及时为患者实施止血、呼吸机给氧、管理气道等护理。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接收、分诊评估、静脉通路、血液标本采集、抢救等时间等)和抢救成功率进行统计与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抢救效率、抢救成功率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经过不同的急诊流程护理后两组抢救效率比较,接收时间分别为:
对照组(27.31±4.15)min、观察组(16.42±5.12)min,t=20.637,p=0.000;分诊评估时间分别为:对照组(3.05±0.98)min、观察组(0.73±0.27)min,t=28.506,p=0.000;静脉通路时间分别为:对照组(7.95±3.11)min、观察组(4.21±1.58)min,t=13.391,p=0.000;静脉采血时间分别为:对照组(5.86±2.31)min、观察组(3.67±2.03)min,t=8.894,p=0.000;抢救时间分别为:(75.12±16.21)min、观察组(62.45±10.33)min,t=8.232,p=0.000;抢救成功分别为:对照组145例(92.95%)、观察组156例(100%),x2=7.307,p=0.00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诊科室护理质量的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医院的医疗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急诊病人的生命安全,科学合理的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2]。基于此,我院根据急诊科的特点,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完:定期分层次、分重点等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护士对优化后的护理流程能够熟练掌握;对仪器、药品和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定点放置、定期进行消毒和维修检查;定期开展各项仪器操作流程、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对急救药品、易耗物品等及时补充登记,并做好交接记录;按照《医疗护理文件书写规定》[3]实时记录抢救情况,同时将抢救风险和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家属,尊重家属知情同意权;优化护理流程小组成员必须由培训合格的护士组成以及开展护理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急诊科实施护理流程优化后,抢救效率和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还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护理工作更加具有条理性和科学性,有效提高了抢救效率和成功率,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促进了医患关系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