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疼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2018-01-31黄小权谢欣欣江文雅
王 琴,黄小权,谢欣欣,江文雅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
疼痛是机体受到损伤时发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受和情绪体验,并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失眠、情绪低落、血压升高、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甚至影响了手术的预期进行和术后康复[1]。本次研究旨在观察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以随机抽样法选择我科创伤病人102例围术期患者。其中男64例,女38例;年龄16-96岁,平均(36士4.7)岁;按致伤原因划分:交通意外伤43例,高处坠落伤27例,跌倒伤7例,其他3例;按骨折类型划分:上肢骨折25例,下肢骨折25例,骨盆骨折15例,椎体压缩性骨折15例。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分别是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及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2],当患者出现疼痛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进行处理,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介绍疼痛的相关知识
包括疼痛产生的病因和机制、疼痛的预后、如何自我控制疼痛、常用镇痛药物及不良反应等内容,并强调疼痛是可以被控制的,可采用口头交流、印发宣传手册、开讲座等多种途径,充分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程度,使患者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术后疼痛[3]。
1.2.2 心理因素亦是造成疼痛的主要原因
患者因疼痛负面情绪加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疾病的恢复;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还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掌握各种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达到转移疼痛。
1.2.3 加强疼痛护理
及时解除疼痛。创伤性疼痛:妥善保护患部,制动肢体;移动病人时,应协助病人托扶固定患肢,动作轻柔,避免因活动加重疼痛[4]。根据骨折与手术类型,指导患者采取恰当的体位,为患者局部按摩,放松肌肉,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加强巡视,以及时去除因其疼痛的诱因,如保持石膏、绷带松紧适度。
1.3 判定标准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值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范围在1~3分,中度疼痛范围在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h、24h、48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通过t检验。
2 结 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随时间推移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实验组术后12h、24h、48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运用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
3 讨 论
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多发生于术后2~48h内,是一种较强的急性疼痛,因伤害性刺激对组织损伤以及疾病本身病理改变所引起的一种反射性、复杂性的生理反应。术后疼痛会使患者遭受无尽的折磨,甚至痛不欲生,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从而直接影响患者康复。有效的生理、心理护理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使患者的身心均处于最佳状态,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得到了提高,进而有助于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12h、24h、48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运用统计学分析有意义。由此可见,有效的生理、心理护理能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使患者的身心均处于最佳状态,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得到了提高,进而有助于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5]。同时,护理干预还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风险。正确的疼痛评估、患者教育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病程,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