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素性蕈样肉芽肿一例

2018-01-31王菲菲于瑞星臧小慧白彦萍郑占才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表皮色素免疫组化

王菲菲 于瑞星 臧小慧 白彦萍 郑占才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躯干、四肢皮肤色素沉着伴瘙痒1年余,并发红色斑块1个月。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于腹部出现网格状黑褐色色素沉着,瘙痒明显,就诊于我科门诊,给予扑尔敏、外用药物(具体用药不详)治疗,瘙痒未见明显改善,后皮疹逐渐扩展至背部及四肢,1个月前背部出现多发红色斑块伴瘙痒明显,遂于2016年8月3日就诊于我科。既往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史,平时规律口服药物治疗,血压、血糖控制良好。

体检:一般情况可,左腋下可触及一花生大肿大淋巴结,无压痛,移动度可,心、肺、腹均未见异常。皮肤科查体:躯干及四肢弥漫性网纹状黑褐色色素沉着,皮肤干燥粗糙,背部及双大腿外侧局部皮损肥厚;躯干部可见多发红色斑块,边界模糊不清,表面少许鳞屑(图1)。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中度贫血,尿便常规、肝肾功正常,外周血涂片未见异常,胸片、心电图、腹部CT、PET-CT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超声提示:双侧颈部和腋窝淋巴结可见,左腋窝最大:2.5 cm×0.46 cm。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表皮突消失或局灶不规则下延,表皮内局灶淋巴细胞浸润聚集,细胞周围可见空晕,基底层液化伴色素失禁,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免疫组化提示炎细胞以T细胞为主,未见免疫表型缺失,局灶少许T细胞向上进入表皮,免疫组化提示:CD20(散在个别+), CD3(较多+), CD30(散在个别+),CD4(较多+),CD8(+),CD7(较多+),CD5(较多+),CD2(较多+),CD56(散在个别+)(图2)。TCR基因重排阴性。

图1 a、b躯干弥漫性网纹状黑褐色色素沉着,可见散在多发的红色斑块,表面少许鳞屑;背部局部皮损肥厚图2 a:表皮角化过度伴表皮突消失,异形淋巴细胞移入表皮形成Pautrier微脓肿,基底层局灶散在个别噬黑素细胞,真皮浅层可见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HE×200);2b-e: CD3(较多+),CD4(较多+), CD8(+),CD20(散在个别+)(免疫组化×100)

诊断:色素增加性蕈样肉芽肿(IB期)。

治疗:参照EORTC 2006年制定的蕈样肉芽肿治疗方案[1],结合本例患者分期,给予局部外用0.025%维A酸,每晚1次,卤米松,每早1次;窄波UVB,隔日1次。随访2个月后,患者躯干弥漫性网纹状黑褐色色素沉着较前变淡,背部局部皮损较前变薄。

讨论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 MF)是一种常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经典的MF传统上分为红斑期、斑块期和肿瘤期,但MF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部分MF可出现临床变异,如色素、皮疹形态改变,进一步增加了MF的诊断难度。因此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是MF的主要诊断依据。

MF的三期表现在组织病理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斑片期和斑块期往往出现重叠,其常见的病理学表现为:(1)亲表皮现象,淋巴样细胞在表皮基底层呈列兵样排列,细胞周围有晕,在表皮内可出现Pautrier微脓肿,(2)真皮浅层淋巴细胞苔藓样浸润[2]。在免疫组化方面,MF通常以克隆性增殖的CD4+T细胞为主,偶可见到CD8+或CD4-CD8-双阴的T细胞表型[3]。

色素增加性MF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变异性,其病理学表现是在经典MF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出现色素增加和显著的真皮噬黑素细胞[3]。目前关于MF出现色素增加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Pavlovsky等[3]认为,色素增加性MF主要细胞表型为CD8+T细胞,推测其机制可能为CD8+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并且通过影响其临近的黑素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导致界面改变,出现色素失禁,在本病例中,免疫组化提示CD4+、CD8+,但CD4+T细胞多于CD8+T细胞。Yamamoto等[5]发现,肥大细胞在部分色素增加性MF中增加,Kondo等[6]报道的1例色素增加性MF同样发现肥大细胞在皮损区明显增多。但在本病例中,免疫组化提示以CD4+T细胞表型为主,且未在皮损区发现肥大细胞,因此,关于色素增加性MF发病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病例中,患者既往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长期口服金水宝改善肾功能,未正规口服药物控制血压、血糖。查阅文献,慢性肾功能常见皮肤并发症为瘙痒,未见皮肤异色病例报道,且患者自发病以来所服用药物,亦未见引起皮肤异色病样改变报道,因此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及免疫组化表现支持色素增加型MF诊断。同时患者浅表淋巴结超声提示双侧颈部和腋窝淋巴结可见,为除外淋巴结转移,建议患者进一步行淋巴结活检明确病情,患者拒绝,遂行PET-CT检查,未见转移。患者自出院后一直进行随访,到目前为止,患者皮损颜色较前变淡变薄(图3)且未发现明确转移征象。本例患者由于临床表现及皮损形态缺乏特异性,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未积极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导致该病未能早期诊断及治疗。因此在临床中当患者出现缺乏特征性的红斑、皮损异色病样改变,伴瘙痒明显,且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考虑色素增加性MF可能,必要时早期多次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避免误诊及漏诊。

[1] Trautinger F, Knobler R, Willemze R, et al. EORTC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mycosis fungoides/Sezary syndrome[J]. Eur J Cancer,2006,42(8):1014-1030.

[2] Whittaker SJ. Cutaneous lymphomas and lymphocytic infiltrates. In: Burns T, Breathnach S, Cox N, et al. 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M]. 8th ed.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 Ltd,2010.51.1-51.13.

[3] Pavlovsky L, Mimouni D, Amitay-Laish I, et al. Hyperpigmented mycosis fungoides: An unusual variant of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with a frequent CD8+phenotype[J]. J Am Acad Dermatol,2012,67:69-75.

[4] Pai VV, Kikkeri NN, Athanikar SC, et al. Hyperpigmented mycosis fungoides with ecthyma gangrenosum[J]. Indian J Cancer, 2015,52(1):79-80.

[5] Yamamoto T, Katayama I, Nishioka K. Role of mast cell and stem cell factor in hyperpigmented mycosis fungoides[J]. Blood, 1997,90:1338-1340.

[6] Kondo M, Igawa K, Munetsugu T, et al. Increasing numbers of mast cells in skin lesions of hyperpigmented mycosis fungoides with large-cell transformation[J]. Ann Dermatol,2016,28(1):115-116.

猜你喜欢

表皮色素免疫组化
色素热舞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听话”的色素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从五种天然色素提取废渣中分离果胶的初步研究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