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2018-01-30张明浩

卷宗 2018年35期
关键词:吕剧互联网+互联网

张明浩

摘 要:中国古典戏曲曾有过历史的辉煌,近年来由于其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剧目创作与观众审美趣味相悖等原因,整体呈现一种没落状态。本文以山东吕剧为例,分析其在“互联网+”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传播形式、改变宣传方式,应是吕剧艺术走出困境、重获新生的新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吕剧;现状;对策

1 当下吕剧发展困境及原因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文化体制的改革及大众媒体的冲击,吕剧的发展遭遇诸多困境。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鼓励通过新媒体普及和宣传戏曲”,[1]给吕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此同时,当下各种新媒体的兴起,也给吕剧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1.1 创作与时代脱节

与上世纪五十年代那些契合时代背景、引发观众共鸣的作品(如《李二嫂改嫁》)相比,当前的吕剧创作,大多是新瓶装旧酒:虽以现代题材为噱头,却深陷故事和内容单调重复的樊笼,与观众审美趣味相悖。如近年来的《福寿大街》(2016)、《兰桂飘香》(2016)、《初心》(2018)、《大河开凌》(2018)等剧目,过分突出政治宣教功能,导致作品艺术价值不足;再如《家有贤妻》(2015)、《三媳参会》(2017)等剧目重在塑造中国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上述作品的题材和主题老旧保守、单调重复,未能与当下时代相结合,很难吸引新的受众群体,既达不到宣扬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目的,也容易引起青年戏曲爱好者和老戏迷的厌烦,导致观众数量不断减少。

1.2 吕剧团对新媒体运用不足

山东省有26个吕剧团,只有10个吕剧团[2]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3]而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吕剧团在运营与管理上也存在严重问题:内容过于单薄、质量参差不齐、资讯更新不及时、推送频率时断时续,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如“邹平县吕剧团”一到三个月才更新一次;“山东省吕剧艺术节”于2016年9月停更。除此之外,多数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枯燥乏味,如“平度市吕剧团”许多文章只是单纯复制百度百科;“山东省吕剧团”公众平台虽更新频繁,涉及面广,但也面临公众号版面单一、内容无新意、阅读量低、传播效果差(每篇推送的平均点击量在1000左右)等问题。除微信公众平台外,吕剧团在其他新媒体平台(微博、手机客户端APP)方面均无涉及,没有抓住新媒体平台时效性、共享性、互动性、便捷性的优点。

2 “互联网+”背景下吕剧的发展途径

2.1 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对于“戏曲+科技”,早年便有影视改编版的《定军山》《李二嫂改嫁》和3D改编版《霸王别姬》的成功案例。吕剧在与现代科技结合方面,同样大有可为。

1)全息投影技术+吕剧。“全息投影技术使人们可以看到立体虚拟场景,具有幻象性的特点。”[4]这恰好与戏曲的再现性、虚拟性和舞台性不谋而合。全息投影的幻象化和吕剧的虚拟性相结合,能达到“1+1>2”的效果。如在《王小赶脚》的演出中,利用全息投影技术移步换景,突破时空限制,将小毛驴栩栩如生的“活化”,将上山、过河、观景等意境通过全息投影真切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与艺术感染力。

2)VR+吕剧。VR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已被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我们可以把VR的“仿真”性与戏曲的写意性、互动性相结合,让观众全方位多角度的看到戏曲表演,如VR版《春日宴》使观众的目光可以进行180°自由切换,和演员“零距离”接触。“吕剧+VR”的结合,也不应局限于舞台录制,而应打破舞台局限,通过录制演员的台前幕后,使人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吕剧的魅力和趣味,达到继承与发展吕剧的目的。

2.2 创新传播形式

1)大众性APP+吕剧。现阶段虽有戏曲大全、戏缘、戏曲听唱等戏曲类APP,但其下载量微乎其微,在非戏曲爱好者中的流传性和传播度极度有限。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付费市场规模为218亿元。”[5]但其中关于戏曲内容的视频却寥寥无几。事实上戏曲的潜在观众很多:一是逐渐接触移动终端的老人们,二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喜欢让孩子学习戏曲。因此,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吕剧要想得到广泛传播,一定要利用好其他大众性APP(如短视频类APP、社交类APP、资讯类APP等)。我们可以选取吕剧经典桥段进行短视频录制,如可以把《小姑贤》中恶婆婆行为的桥段录成短视频,也可以把演员的台前幕后拍摄成短视频,以增加吕剧的趣味性,促进吕剧的传播。

2)文化衍生品+吕剧。“戏曲+文化衍生品”虽有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实例,但我国大多数戏曲的衍生品还停留在剪纸画、年画等传统载体上。我们可以把吕剧元素(人物、故事情节、戏曲服装等)与日常生活用品、影视书籍、玩具等的生产相结合,打造一条戏曲与文化产品交融的新道路;更可以把旅游、餐饮、酒店、游戏等与吕剧中的故事元素相结合,如开发旅游业的主题乐园、餐饮业的主题餐厅等,为吕剧文化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改变宣传方式。目前,吕剧传播以剧院演出、下乡宣传为主,传播范围有限。虽有“戏曲进校园”活动,但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且缺少城市社区的传播。在信息碎片化、瞬息性的大背景下,吕剧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细化观众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如针对老年群体,应以电视、广播、报纸为主要传播渠道,以经典曲目为宣传重点;针对中年群体,应抓住事业、婚姻、亲子关系等“社会问题”进行“解压”式宣传。此外,还应增加吕剧演出场次与演出频率。正如山东省呂剧院院长蒋庆鹏所说:“当前的吕剧不是没人看,而是演出的太少。”[6]呂剧团应在排练和演出间隙多组织一些走进社区、单位、高校的演出活动,使更多的人接触了解到吕剧。

2.3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1)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线下培养封闭性强、效率低、时间与空间受限等弊端,吕剧还可以开辟线上培养人才的新途径。我们可以通过“直播+吕剧”与“吕剧专业性网络视频课”来拓宽线上教学、解决上述问题。如演员邵天帅通过“陌陌”APP进行直播,表演了《牡丹亭》、《贵妃醉酒》等经典曲目,普及了戏曲妆容、服饰等基础知识,值得吕剧借鉴。此外,还可以开设吕剧网络视频教学课,让吕剧名家以身示范,教授专业知识与技巧。

2)拓宽资金获取渠道。目前,吕剧团普遍面临资金周转紧张的困境,绝大部分剧团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扶持勉强运转。在影视行业中,通过众筹募集资金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戏曲行业中亦不乏成功实例,如《玉簪记》通过众筹,7天筹得10多万元。因此,吕剧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QQ群、贴吧、直播等)进行宣传,通过众筹募集资金,解决剧团资金短缺问题。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吕剧依然有着顽强的生机与活力。随着国家各种戏曲扶持政策的出台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吕剧艺术定会涅槃重生,再现辉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2015年7月11日。

[2]建立微信公众号的十个吕剧团包括:山东省吕剧院、济南市吕剧团、栖霞市吕剧团、龙口市吕剧团、滨州市吕剧团、东营市吕剧团、平度市吕剧团、莱西市吕剧团、邹平县吕剧团、张店区吕剧团。

[3]数据来源: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各地吕剧团整理得来,搜索时间,2018年4月15日。

[4]曾红宇,张波:《3D全息投影技术在数字出版物中的应用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5年第11期,101-104页。

[5]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2018年4月23日。

[6]苏锐:《自觉承担振兴戏曲艺术的使命》[J],中国文化报,2005年8月13日,第11版。

猜你喜欢

吕剧互联网+互联网
吕剧进校园 唱响家乡戏
论小学生学习吕剧的几点想法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吕剧《马前泼水》“:苦故事”的“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