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大理白族扎染艺术的视觉符号研究

2018-01-30石峻川

智富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视觉符号扎染白族

石峻川

【摘 要】扎染,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手工染色工艺之一,又称“绞缬”。云南大理白族的扎染艺术作品更是以其独特的装饰性和艺术感染力而独具盛名。白族扎染由十三種基本针法扎制出的上千种传统图案,展现出传统手工艺独特的民族底蕴和艺术审美,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欢。白族扎染纹样中琳琅满目的视觉符号,是白族老百姓上千年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的瑰宝。本文尝试对白族扎染艺术的视觉符号进行分析研究,为当代艺术设计吸取新的灵感。

【关键词】白族;扎染;视觉符号

在工业化大生产的今天,千篇一律的产品形态难免让人感觉冰冷和毫无生机,人们开始渴望有生命、有温度的设计产品。云南大理白族扎染艺术以其独特质朴的美感、淡泊的气息以及独具的艺术审美,在传统手工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白族扎染艺术中的视觉符号多以大自然为基础,演变而成千变万化的传统艺术图案,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当做创作的主题和艺术的参照物,重新唤醒现代社会中人们空虚的精神世界。

一、云南大理白族扎染艺术的概述

扎染,我国四大传统染织工艺之一。大理白族民族有着悠远的历史底蕴和灿烂的民族文化。白族扎染艺术在积累了上千年民族文化的同时,又融入了外围的文化,形成了如今特具民族特性和艺术审美的传统手工艺扎染作品。白族扎染技艺是将一块白色的棉布通过撮皱、折叠、缝扎、翻卷等方法,将需要染印的部分扎缝紧密,形成疙瘩状,放入染缸进行染色。由于折叠、缝扎的部分十分紧致,染料无法浸入棉布,从而无法达到染色效果的原理,最终呈现出蓝白相间的花型图案。由于手工扎制的原因,扎花的边缘会形成染料浸染的混色效果,浸染的效果无法人为控制,所以白族扎染最终呈现出自然又千变万化的扎染图案。白族扎染艺术的图案都是由当地居民手工缝制的,是最费工费时的工艺,图案形成的视觉符号,透露出一股变幻迷离的神韵,一针一线都是文化美的呈现,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和艺术魅力。

二、云南大理白族扎染艺术的制作工艺

白族扎染的工艺非常的繁琐、复杂,从图案的设计、绘制,到缝扎、浸染,再到最后的拆线、晾晒,前前后后循序渐进共需要十六道工艺流程。主要的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将需要扎制的图案绘制到白布上,再将白布拿给当地的白族妇女根据布面上的纹样进行缝扎,不同的纹样代表着不同的缝扎手法和工艺,缝扎好的布会最终会变成一块紧致的疙瘩状棉布,将扎好的布进行浸泡、去浆、漂白的步骤,浸泡柔软的棉布就可以进行染色了。将棉布放入调制好的染缸中进行浸染,白族扎染采用的是传统植物染的冷染工艺,染色效果无法一次成形,需要反复在染缸中进行浸泡——取出晾晒——浸泡——晾晒;如此反复多次,根据需要染色颜色的深浅不同,浸染晾晒的次数也不同,颜色越深重复的次数越多。达到浸染效果后,将染好的棉布进行拆线晾晒,最后碾平就得到一张完成的扎染布料。白族扎染工艺的每一道工序都由人手工完成,任何一丝的偏差和疏忽都可能前功尽弃,而这,也恰恰是白族扎染艺术独特的魅力所在。

三、云南大理白族扎染艺术的视觉符号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云南大理白族扎染图案发展至今已有有一千多种图案纹样。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图案是白族人民生活情趣、审美意识的体现。是一种独具民族魅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视觉符号。这一千多种图案纹样是由十三种基本视觉符号组合形成的。它们分别是小蜜蜂、珍珠花、鸡眼花、平缝、毛毛虫、马牙齿、直条花、菊花、折上折、折下折、串梅花、反龙、缠绕,这些扎染艺术的基础视觉符号是由扎染工艺的十三种基本技法缝扎而成的。其中小蜜蜂、珍珠花、鸡眼花等视觉符号都是由其纹样的造型形似相应的动植物形态而命名的。例如,小蜜蜂的视觉纹样,纹样外形犹如一只煽动着翅膀在乱花丛中飞舞着的小蜜蜂,头顶上的蜜蜂触角都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另一种叫“珍珠花”纹样确并不因为形似珍珠,“珍珠花”最初因形似 “蜘蛛”而被命名为“蜘蛛花”,后因“蜘蛛花”会引起小朋友的不适,改名为“珍珠花”;“珍珠花”纹样因起千变万化的的几何造型可以组成各种传统吉祥图案,已成为白族扎染艺术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图形纹样之一。如今,“珍珠花”纹样是白族扎染艺术中重要的视觉符号之一。在众多的白族扎染艺术作品中的图案中,不难发现由“珍珠花”排列组合而成的身影。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反龙”的纹样。“反龙”的命名是由其扎制的工艺手法而命名的,将棉线直接缠绕在收紧的棉布上,拆掉棉线,能得到一条条蓝白相间的线条,这些一条条节奏鲜明的、有序而无序排列的线条,在方与圆、曲与直的交替中寻求变化,蓝白线条抽象的演绎着白族扎染艺术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成为大理白族扎染艺术中独特的视觉符号语言。这些独特的视觉符号,让白族扎染作品独具一种无声的艺术感染力。白族居民在创作这些扎染艺术作品的时候,依照白族人民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意识,运用了这十三种扎染基本视觉符号,将这些视觉符号进行巧妙的排列和组合,创作出一幅幅“或神似或形似”的扎染艺术作品。

四、结语

白族扎染艺术通过对十三种基础纹样视觉元素的运用,运用重复、组合、排列等手法组成一幅幅千变万化的传统图案。创作的题材囊括了大自然中的花、草、鱼虫、动物、植物、人物等内容,并根据其具体形象或美好寓意给它们取上各类新颖吉祥的名字,一幅幅扎染图案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些寓意丰富的传统吉祥图案,是白族人民日常生活情境的体现,也是他们内心美好愿望的期许。笔者希望白族扎染这些独特的视觉符号,能够重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找出传统视觉符号与当代艺术设计中艺术符号的共同性并加以运用,让白族扎染艺术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持久而绚烂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钟义娜.探析白族扎染技艺[D].云南:云南艺术学院.2010

[2]钟殷琳.云南大理扎染视觉审美研究[D].云南.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3]钟张福昌. 振兴中国传统手工艺产业刍议[J].艺术生活,2005(4).

[4]钟夏丽丽.扎染艺术的人文精神与设计传承研究. [D] .浙江.浙江理工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视觉符号扎染白族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浅析九江双蒸酒酒标设计的视觉符号
白族敬酒歌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56个民族56枝花 白族
浅析传播于语境中的视觉符号
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