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能力提升

2018-01-30朱海霞

考试周刊 2018年101期
关键词:教学行为小学数学

朱海霞

摘 要: 为适应现代情形转变的需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教学的功能,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根据具体情形的转变而转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做到与时俱进,以满足现代教育情形的需要。教师在教育中充分发挥好教育的优点,尽可能去纠正教育的问题。尤其是在现代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情况分层次进行把握,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行为;纠正改进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非常的全面,对基础教育的影响也非常的广泛,与此同时也给小学数学教师造成非常巨大的压力。在这种紧张的情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教育的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数学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革新自己的教育思想、丰富自己的教育手段。改革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压力最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为适应现代情形转变的需要,必须要不断地去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提升,锻炼自己的教学技巧、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教育的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 端正教师的教学意识

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是最重要的,没有教学能力就开展不好教学工作。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它需要全方位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是教学观念。在教学观念上,教师应当拥有积极向上,不断地进行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选择对促进学生成绩提高有利的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主动,不能过于被动,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敷衍了事。教师应当明白教师肩上的责任是无比的重大。教师担负着人类兴亡、国家强盛的重大使命。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白自己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无比的严肃与认真。比如说,对于习惯题海战术的教师来说,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对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传统教学理念不同的要求,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念的科学性、正确性,而不是死搬硬套不愿真正地做出改革。

二、 做好准备,将观念落实到行动

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为授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举一个例子,在上小学数学的算术之前,教师就要为上小学数学的算术课提前一周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查一查如何上好算数课,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用什么样的策略可以让学生掌握的比较容易而不会太让学生耗费精神。教师在准备的过程中发现,要想让学生学好算数就需要从算数的基本口诀。在这之前学生还必须认识算术里面的每个字。学生要能够从1数到100。然后再背算数的加法口诀表和减法口诀表。算数的加减法口诀是学生计算的基础,其次就是算数的乘除法口诀表,当然,要掌握这些知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教师必须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要想教学好算数教师就必须要给学生打好基础,首先教师就必须要教好小学加法的算术课。上好了加法才能继续开展算数减法的教学。不过在展开教学之前,教师都必须要和学生一起先背口诀表。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就要先对学生的口诀背诵的情况进行检查。在确定学生已经把口诀背熟之后再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和学生一起学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的问题,才能够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解决问题。教师必须要把自己的教学观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之中,比如说教师要在授课之前提前做准备。在教授多边形的知识之前,教师就上网查找资料制作课件。教师还可以观看以往其他数学教师教学的视频,重新看一看自己以前教学所做的记录,看是否能够有所体会,尽可能地提高本次教学的质量。比如这就是教师在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多边形的概念: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的性质:(1)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2)推论: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3)对角线条数公式:n边形的对角线有 n(n-3) 2 条;(4)正多边形定义: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教师要思考这类的东西如何才能够运用好。总的来说,教师必须为这堂课做非常多的准备,尽可能地做到在上课的时候不用教科书就可以开展教学活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就到不了千里远的地方。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将自己的教學观念落实到教学行动中。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改正,尽可能地提高它,以促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进步。

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想开展好教学活动就必须要了解学生。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来开展教学活动。比如说教师发现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掌握不牢,教师就应该多为学生举例子。以此为例:鸡兔同笼400只,足数共有100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先分析问题,再进行解答。每只鸡有两只脚,每只兔有四只脚。设鸡有b只,兔有a=(400-b)只。由于一共有100只腿,因此就有:2b+(400-b)×4=1000。因此就可以得出计算题的答案。因此b=300,a=400-b=100。因此,鸡有300只,兔有100只。给学生多布置几道鸡兔同笼的问题,学生就会做了。

四、 总结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冷静客观,不论是在教学之前还是教学之后。教学前要进行制作课件,教学后要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反思。只有不断地进步,教师才能够紧跟时代要求,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肖鉴铿.漫话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J].江西教育,1995.

[2]周素梅.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6.

[3]周永香.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6.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小学数学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