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年级粤教版《2.3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教学设计

2018-01-30蒋艺玲

考试周刊 2017年77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教学设计

摘要:目前,学生从新闻中对和谐社会是有所了解的,但对和谐社会的认识并未上升到理性层面。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因此,立足本土资源“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和谐社会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粤教版;和谐社会;教学设计

一、 教学背景

《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是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体的教学内容。本课共分三个部分:一是创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二是着力改善民生;三是促进和谐,人人有责,重在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及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第一框题“创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二课时主要解决“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人人有责”两个框题,通过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以贴近生活的“和谐厦门”三站探究(1. 描绘心中美丽厦门图。2. 共探厦门改善民生路。3. 携手齐奏和谐厦门谱)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内在逻辑,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材的落脚点。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难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

设计意图: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促进和谐人人有责。通过“我是厦门人”树立行动典范,反思自己能为美丽厦门建设做些什么,有助于提高社会责任感。民生问题与生活联系密切,但学生缺少一定的大局观,对社会民生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通过对“厦门市政府改善民生”的探究活动,一方面深入理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另一方面提高民主意识。这是本課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课前播放视频《爱会传递》

从一个小男孩玩滑板车摔倒被扶起开始,爱与关怀就静静地在这条普通的街区传递,诠释了爱循环流动直至改变全世界的和谐的画面导入和谐社会。

教师设问:视频中“爱会传递”传递着一股什么样的力量?

学生回答:温馨、互帮互助、和谐……

教师小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爱会传递》的和谐画面导入新课,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讲授新课】

1. 和谐厦门第一站:描绘心中美丽厦门图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个更好》的奋斗目标: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具体而明确地向人民描绘了未来的幸福生活图景,厦门市根据党中央的精神启动了“美丽厦门的战略规划(2013-2030)”。

思考:1. 请同学们来描绘你心中的美丽厦门是什么样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描绘接龙”,每人用一句话概括心中美丽厦门的模样并相互交流)

学生回答:环境优美、干净整洁、人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社会和谐……

教师小结:每个同学的心中都有一幅美丽厦门图,为了实现这幅美丽厦门图,我们厦门市做了哪些努力呢?

设计意图: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个更好》到“美丽厦门战略发展规划”,让同学们描绘美丽厦门蓝图,为下面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2. 和谐厦门第二站:探厦门和谐发展之路

教师:2016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厦门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厦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裴金佳同志代表中共厦门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把握新机遇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而努力奋斗》的报告。今后五年,厦门的战略核心就是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城市”与刚才同学们描绘的美丽厦门蓝图相契合。

思考:我们厦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还遇到哪些难题?

学生回答: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医疗问题、入学问题、环境问题、养老问题……

针对以上这些难题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厦门市在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多媒体展示)

请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的厦门市在改善民生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教师小结:改善民生,就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

设计意图:进一步导出厦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五年规划的奋斗目标”,环环紧扣。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案例,进一步探究厦门市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采取哪些措施,通过教师的点播,引导学生认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同时也让学生对民生问题的理解更为深入,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3. 和谐厦门第三站:携手齐奏和谐厦门谱

播放视频《我是厦门人》

教师:面对今年来全球最强、也是1949年以来登陆闽南的最强台风“莫兰蒂”的正面袭击,全市党政军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在全省大力支持下,抗御和灾后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有大爱、有品格、有力量的文明厦门。

我们每个同学都生活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都是“最美厦门人”,和谐厦门的建设,需要每个同学的积极参与。在美丽厦门的建设中,你们能做些什么?请大家尝试从学校、社区、厦门市三个角度谈谈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交流

教师小结:作为公民应积极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思想上:增强主人翁意识;行动上:通过参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团体等工作,积极参与城乡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管理,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建设出一份力,添一份彩。

设计意图:从“莫兰蒂”台风导出“我是厦门人”。和谐厦门,人人有责,你能为和谐厦门做些什么?(从学校、社区、市区三个角度)启发学生思考自己如何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切入口,尽可能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不足之处,教师在携手齐奏和谐厦门谱中加强社会建设的引导略显仓促,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厦门而努力,将和谐理念变为自觉行为还需要引导,并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完善。

作者简介:

蒋艺玲,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教学设计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