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探析

2018-01-30凌福林杨汉华

考试周刊 2017年77期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转型期教育

凌福林 杨汉华

摘要: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偏离,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有所表现,高校要切实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正确的就业理念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加强舆论宣传和就业指导,联合社会、家庭共同做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以达到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

关键词:转型期;职业价值观;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在攀升,2016年毕业生人数756万人,2017年的毕业生人数预计795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其次,我国正在经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国内经济发展由原来的中高速发展速度进入了一个提质增效的调整期,市场吸纳人才的能力没有太多变化,这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就业竞争加剧。再次,一边是大学生的“怀才不遇”,难找工作,另一边是企业“求贤如渴”,找不到合适人才,这两者之间的就业结构性不平衡,体现了大学生在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选择下职业价值观的迷失。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其能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

一、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现状

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体现了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职业价值观是在个人的职业兴趣、爱好、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不但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就业期望,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行为。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改革的转型期,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由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经济,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模式由原来的“统包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创新创业”。很多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不再是以社会需求和社会共同理想为目标,不是“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是追求自我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职业价值观更加个性化、多元化、享乐化和功利化。为研究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状况,本人对YG的2013级6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形式的抽样调查,有效问卷566份,问卷有效率94.3%,经数据分析,很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价值观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求职意向自主化,自主意识增强

调查数据显示:“影响大学生择业因素”中“有利于个人发展”“符合个人兴趣”分别占26.1%和19.8%;有60.7%的学生认为“个人综合素质”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有52.1%的学生在选择职业是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做决定的。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追求个人利益的承认,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个人价值取向逐渐突出,他们崇尚自我,注重一切以个人发展为中心,积极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这与之前“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的“大我”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相比,更加突出了“小我”的个人主义。同时,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其中有约半数的学生还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个性张扬,唯我独尊。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在就业过程中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国家利益之上,缺乏社会责任感。

(二) 价值取向多元化,呈现矛盾化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表现为大学生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选择时所持的态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職业选择是体现在职业的地位和单位声誉上,就业单位主要是政府机关、国企和科研事业单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使得不同的经济主体从自身利益和需求出发,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现实环境和个人追求,对就业单位,就业地区等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他们一方面受传统就业价值观影响,希望就业单位相对稳定,同时当代大学生对物质的追求也导致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希望富有挑战。他们在处理个人和社会、精神和物质等问题上往往表现出了矛盾心理。调查数据显示:在“你希望的就职单位”中有33.1%选择“三资企业”、29.2%选择“政府机关”、19.8%选择“大型国企”、8.1%选择“科研院校等事业单位”、5.2%选择“民营企业”、3.7%选择“自主创业”;有25.1%的愿意去到中西部地区就业、35.2%的不愿意去,还有24.8%的人认为在较高报酬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传统的官本意识有所淡化,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趋于多元化,传统的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受到挑战。

(三) 职业评价标准更务实,呈现功利化

职业评价标准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它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职业评价标准是以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为依据,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来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目标,所以,他们大多选择社会声望高的政府机关和国企单位。而在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有27.3%选择“福利待遇”、26.1%选择“利于个人发展”,选择“社会贡献大”只占 4.7%;有六成以上的学生认为“赚钱谋生”是参加工作的重要意义;另外,对就业地区的选择中,有八成以上的学生仍然选择“北上广等沿海发达城市”;35.4%的学生选择薪资3000-4999元;34.1%学生表示不会考虑周末单休的工作单位。所有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下,追求个人的经济收入,物质利益更为突出,价值观功利化更强。他们希望就业单位收入高,福利好,环境好,工作轻,责任少。

二、 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差别,使其处于矛盾中,他们渴望竞争,但又希望工作稳定。所以,高校就应该在学生就业选择时做好引导,让他们能理性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endprint

(一)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和追求。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应该将个人追求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职业理想。摆脱狭隘的个人主义观念的束缚,从社会大局出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舞台上找准自身的位置,勤奋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添砖加瓦。也只有国家兴旺发达了,个人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 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应该正确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正确面对就业形势,遵守道德法规、脚踏实地,积极应对就业竞争,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完成人职的最好匹配,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努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 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

在社会改革的大潮中,因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迷失在高收入、好享乐、近功利、缺责任的漩涡中,部分学生变得浮躁。当代大学生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爱”为核心价值目标,正确对待收入待遇和职业地位,热爱自己的工作,忠诚于自己的工作,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做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在工作团队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努力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三、 就业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担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任务,掌握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社会大局的稳定,所以,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责任意识。

当前国际竞争激烈,这个竞争不但包括经济实力的竞争,同时,还包括国内民众的价值观的竞争。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必须对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高校扩招,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面对社会的转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享受物质利益的同时,人生价值观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宁守天南海北,不去新西兰”,情愿挤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等就业,也不考虑“西部计划”,导致了结构性失业;诚信缺失,不断离职,浪费了就业机会。为了帮助大学生尽快完成职业人角色的转变,必须加强就业价值观教育,督促他们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立足现实,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社会需求,力求人职的最好匹配,实现合理化的就业。

四、 加强就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 积极开展正面的舆论宣传

舆论的导向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转型,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出现了一些偏离。所以,我们应该积极营造正面的舆论环境,高校应充分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和校园主流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教育,旗帜鲜明地倡导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风气,使学生在正能量的环境熏陶中逐渐建立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

(二) 高校应该切实加强教育指导

①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应充分利用“两课”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政教育的基石,我们应科学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高校要积极倡导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将个人自身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统一在一起,激發学生自觉投身社会建设中去。

②高校教育应该将专业知识教育与职业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时,能了解专业背景、专业前景、社会前沿和社会对专业的需求行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的思想意识,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③高校应该建立全程就业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应贯穿于大学教学的整个时期,高校应分层次、全方位地进行指导。对于低年级学生主要加强理论知识、就业理念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专业发展趋势,了解自身的特点,确定职业规划;对于高年级学生,引导他们做好就业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宣传就业政策、法规,传授就业技巧,解除学生的就业、心理困惑,帮助他们实时调整就业预期,保持一个健康的就业心态。

④高校要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高校要根据就业形势,实时调整就业指导模式,对个性化学生分类指导,增加指导的实时性和针对性。高校要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等媒体,及时向学生发布就业政策和就业招聘信息,请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机构为广大学生开设就业培训讲座,邀请成功人士、杰出校友等担任就业指导顾问,实现企业和高校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三) 强化家庭教育,共同推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家长作为子女成长中最重要的领路人,必须转变自身的就业观念,积极配合学校、社会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其顺利就业。

总之,高校应该引导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丁其科.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现状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8):115-116.

[2]姜尔岚,谢华.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9):40-42.

[3]王祖康.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185-187.

[4]孟晓媛.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与对策分析[J].学理论,2016,(6):197-198.

[5]林红.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6,(16):54-59.

作者简介:

凌福林,杨汉华,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工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价值观转型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高职生自我价值感、职业价值观与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