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积极心理学东风点燃思想品德课热情

2018-01-30陈霞林颖

考试周刊 2017年77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积极心理学

陈霞 林颖

摘要:初中生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思想较为稚嫩。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课学习,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塑造完整人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为传统教学方式提供全新的理念,更有效地提升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本文将就积极心理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开展探讨,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应用研究

一、 引言

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培养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特质,逐渐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更好地面对以后的人生道路。笔者以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课题“积极心理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FZ2015ZX013”为契机,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入积极心理学,帮助初中生构建积极的心理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了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教师们不断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可是在新教学方式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 思想品德课堂积极性较低

因为年龄阶段的客观原因,初中生身心尚处发育阶段,思想还比较稚嫩,在学习中普遍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教学实践发现,越是高年级,学生越缺乏举手回答提问的主动性,应付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消极懈怠。

(二) 思想品德教师职业幸福感较低

通过随机采访或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感受评价不高。当他们被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扰时,不知道如何调节情绪,从而降低了职业幸福感,甚至传递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

(三)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互动流于形式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互动存在“花架子”的问题。看似场面热闹、形式丰富,但学生并没有“走心”,对教学内容缺乏思考和探究,思维和心理得不到有效地发展。教学目标没有落实,问题没有解决,学生没有收获。

三、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主要体现在积极的情绪、积极的人格及积极的组织系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问题的原因,可以从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方面进行剖析。

(一) 学生缺乏积极的学习心理

初中的课程学习难度增加,学生需要适应的过程。如果学生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就会出现消极的学习心理。部分学生和家长只重视计入中考总分多的考试科目,就放松了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有的学生在考试中遇到挫折,就放任了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还有的学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就放弃了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学生缺乏积极的学习心理,不利于发挥积极的情绪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二) “教与学”出现分离

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能力,一味追求高大上,超过学生的话语范围;有的教师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活动低龄化,问题简单化,学生的答案一下子就蹦出来了,没有任何不同的答案,低于学生的话语范围;有的教师在举例子、提问题时,没有注意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太过消极,导致学生不想回答或不说真话。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和特点,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利于发挥积极人格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三) 教师认知出现偏差

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过程中,有的教师认为思想品德的教学并不能真正发挥效果,以社会上仍然存在违背道德、违反法律的现象,否定了思想品德课的作用;有的教师认为思想品德课只要依照教材教学就足够应付,出现了年复一年地照本宣科、案例陈旧等问题;有的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受社会、家庭的不良因素影响多,根本没办法管或不敢管,以致出现了思想品德课随便上的情况。

四、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 “小组合作探究”+“一例到底”,培养积极的情绪

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同伴激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欲望,引发积极情绪的共鸣。采用“一例到底”的方式,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将知识、能力、情感等融入一个例子的层层问题之中。“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一例到底”的方式,既创造了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又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增强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 “转化教师角色”+“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积极的人格

教师要完成身份的转变,淡化自己的地位,放下管理者的权威,将自己当作是一名引路人、合作者,和学生开展平等地互动交流。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从中洞察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心理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就会自觉地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进入积极的心理状态。教师和学生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不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发展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积极人格的构建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竞争”+“合作”,建立积极的组织环境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长期的学习小组,还可以发挥班级、年级、学校、校际的作用,为学生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竞争合作求双赢的学习环境,建立积极的组织系统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让学生针对重难点知识展开讨论,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共同提升学习效率。

(四) “教学热情”+“积极心理学”,创造积极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怀着高度的教学热情,以积极的情绪面对学生,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教师对学生而言是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才能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中,逐渐体现出积极的人格特点。

五、 结语

在思想品德教育实践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很好地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开展有效的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学生就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乘着积极心理学的东风,泛舟于思想品德的海洋。

参考文献:

[1]刘在花.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5年第11期.

[2]吕欣.高中班主任应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J].高中生学习,2016年6月.

[3]卫萍.中小學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陈霞,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林颖,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课积极心理学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探索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