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忠言”不“逆耳”

2018-01-30王蓉

考试周刊 2017年78期
关键词:忠言问题

摘 要: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中职班级中,无论教师或学生都会犯错。而针对犯错误的学生,若教师仅是采取批评的方式,必定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对此,教师在面对学生犯错时,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当讲究艺术性,如此方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职班级;问题;批评方式

任何阶段的教育,教师批评学生均是常有之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能接受并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然而在个别情况下,尤其是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会将教师对自身的批评教育视为一种偏见而对教师产生敌意,以至于发生顶撞教师乃至故意与教师对着干的现象。从而使得教师批评非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使师生关系陷入不和谐的状态。当然,教师批评学生固然是因为学生犯错,但教师也不能随意地进行批评,而应以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错误,如此方能促使学生甘愿接受教师的指导,以改正自身错误,进而维护学生成长环境的健康与稳定。

一、 批评不是惩罚,出发点是纠错

此前,教师在面对学生犯错时,通常带有明显的审判性,即仅注重批评的过程而几乎不考虑学生是否认同,至于批评的出发点则是对学生错误提出相应的处罚。而移情性的批评则是立足于学生个体的成长,认为学生犯错在所难免,教师的职责便是要让学生认识并主动改正错误,如此方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因此,针对学生犯错时的批评,教师无论开导或斥责,均应将目标集中于“纠错”的过程,并选择合适的场所与时间,方可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心。

二、 批评不仅是晓之以理,更需要动之以情

上文中我们提到。当前,大多数教师在面对学生错误时,通常是采用审判性的批评方式。而所谓的审判性批评,则是一种注重批评的过程,仅是指出学生于何处犯错,为何犯错,随后便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至于学生则是有感于冷冰冰的氛围而被迫认错。而移情性批评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帮助学生分析面对同样的事件该如何处理才正确,简言之,即是让学生自主认识到自身错误,如此方能促使学生虚心接受教师指导。几乎所有中职教师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即平日里那些表现优异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离校后并不会对教师存留特别的感激之情,反而是那些大家眼中的“问题学生”往往流露出对教师的不舍之情。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则往往是因受移情性批评的结果。如学优生因其在学习过程中,本身便严于律己,因而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也相对较少;而“问题学生”,因隔三差五便受到教师的额外“照顾”,因而与教师产生了更多的情感交流,以至于相比于学优生,更能体会到教师爱的深切。

三、 准确把握批评的度,避免学生滋生消极心理

教师的批评绝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眼前的错误,而是要透过错误影响学生将来,以防止类似情况的再次出現并蔓延。不可否认,任何形式的批评均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刺激,因而若稍有处理不当之处,便极易滋生学生的消极心理,严重者甚至会让学生此后表现更趋极端或是心灰意冷而不再积极改正自身错误。因此,教师的批评要严格把控其中的度,而合理度的把控便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场合适度

由于教师批评必定是建立在学生犯错的情况下,因而场合的选择尤为重要。为避免打击学生自信与伤害学生自尊,教师应尽量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学生。与此同时,作为中职教师,坚决不允许出现背后指指点点的行为。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认识到自身错误并改正。

(二) 适度的语言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中职班主任教师,其在批评语言的运用方面也应始终坚持文明、健康的原则,即在做到以情感人的同时确保批评过程具有针对性,不挖苦、不讽刺。将自身的积极情感融入语言中,从而促使教师与学生于心理层面上产生共鸣,进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班主任教师对自身的关心与爱护。

(三) 适度的时机

俗话说:“打铁需乘热”。所强调的便是对时机的把握。因此,面对学生错误,教师也应慎选批评时机,若时机过早则各方面条件均不可能成熟,如此不仅无法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且可能让局面陷入僵持;而时机过晚则会因时过境迁而让批评失去原本的意义。可见,唯有适当的时机方能扣人心弦,并让批评的效果得以长时间保持。

(四) 选择适度的方法

中职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因其本身便相对较为“顽劣”,因而若使用的批评方式存在偏差,将极易导致批评的效果走向期望的反面。因此,作为中职班主任教师,应格外讲究批评的方式与方法,如反向诱导或旁敲侧击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本质,且能同时照顾到学生情绪,从而达到理想的批评教育效果。

总之,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要远比单纯的表扬学生要难很多。因在批评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又要同时照顾学生情绪,因而从艺术性方面来看,批评也远比表扬更加难以掌握。对此,作为中职班主任教师,应务必以冷静的态度去面对学生错误,继而采用正确的批评方式并挑选合适的场合,如此方能在照顾学生情绪的同时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卫平.中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法与技巧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6).

[2]甘林燕.浅谈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几个问题[J].管理学家,2011.

作者简介:王蓉,江苏省徐州卫生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忠言问题
要听得进忠言
章宏伟
让“忠言”不再“逆耳”
增广贤文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忠言也可顺耳
让“忠言”不再逆耳,浅谈小学生的批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