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扬弃思维对思政工作的启示
2018-01-30潘宁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扬弃思维,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扬弃观”,揭示了新事物与旧事物之间批判与继承的关系。马克思运用扬弃思维,帮助人们理性认识世界;马克思的继承者运用扬弃思维,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中不断改造世界。马克思扬弃思维对当代思政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一方面,扬弃思维对思政工作者坚定自身理想信念、选择合理的教育目标、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扬弃思维有助于引领青年理性审视中西差异,在坚定爱国主义信仰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扬弃思维;思政工作
德国哲学家康德首先在其作品中使用“扬弃”一词,黑格尔赋予“扬弃”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涵义,马克思重新审视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建立了以实践的基础的“扬弃观”。马克思的“扬弃观”在保留扬弃“既批判、又继承”基本含义的前提下,以客观实践为基础,引领人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一、 马克思扬弃思维的体现
马克思扬弃思维体现在哲学、数学等诸多领域的作品中,引领人们更加理性地认识世界。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扬弃”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建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是在批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批判继承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
马克思在《数学手稿》一书中,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研究微分问题,在批判继承莱布尼兹“神秘的微分学”、达朗贝尔“理性微分学”、拉格朗日“纯代数微分学”的基础上,提出微分是“扬弃了的差”的思想。
二、 马克思主义继承者对扬弃思维的发展
如果说马克思运用“扬弃思维”引领人们重新认识了世界,那么他的继承者则运用这一思想改造了世界。
在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探索了一条在落后國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后发国家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在中国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打开国门,推行改革开放,引入西方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世界发展潮流和时代特征,提出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等重要思想,不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 马克思扬弃思维对思政工作者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政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扬弃思维对思政工作者坚定自身理想信念、选择合理的教育目标、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思政工作者背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运用扬弃思维,有助于通过分析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理性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坚定政治立场。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思政工作者在借鉴以往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着力实现思想教育进生活,教育学生“知行合一”;在传承“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加入“以心示人”,以“仁爱知心、宽容知心、求索知心”传播思想。
在思政工作者备课的过程中,运用扬弃思维整合各类观点和素材,取其精华,形成符合教育对象特点的框架体系,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 马克思扬弃思维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和受动者,扬弃思维有助于引领青年理性审视中西差异,在坚定爱国主义信仰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在当代社会,“盲目排外”与“崇洋媚外”思想同时并存。近年来,由于中日在钓鱼岛及南海开发等问题上存在争端,部分“愤青”采取了打砸中日合资工厂、焚烧日系车辆等极端行为发泄愤怒。究其原因,是由于未能运用扬弃思维理性审视中日争端的根源,误将矛盾激化。这不是爱国主义的行为,而是狭隘民族主义的表现。与此同时,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阶段的生活条件更为优越,“崇洋媚外”的心态在青年群体中普遍存在。运用扬弃思维理性审视中西差异,有助于引领青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中西方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我国作为“后发国家”,发展潜力巨大,广大青年理应通过关注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展的最新动态,坚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
扬弃思维对实现青年的自我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扬弃思维引领青年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开阔眼界,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卓越。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在新的历史时期,扬弃思维将成为广大“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莘莘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建设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助力。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4.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4.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5.
[4]袁勃.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EB/OL].人民网,2016-6-11.
作者简介:
潘宁,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大学政治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