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三物理教学实践与探究

2018-01-30沈晓东

考试周刊 2017年65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高效教学实践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中各学科的教学活动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于初中的物理学科来说也不例外。本文主要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改革来阐述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组织。旨在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提升物理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理教学;新课改;教学实践;高效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物理教学也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等问题上都是教师探索的重点。现在我们将分别从这几方面展开论述。

一、 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浓郁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进而主导整个课堂的有效开展。与此同时,让学生保持热情,去探究发现物理学科知识。

在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引导,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自由来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最后再适时地加以点拨和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运转。

二、 优化教学,提倡“减负增效”

“减负”和“增效”看似矛盾其实都是一种素质教学的体现。以写作业为例,同样的作业完成量,在不同的完成效率下则所用时间不同,用时较少的则为学生创造出了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以用来发展兴趣,做他们想做的事。这就是减负增效的意旨。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要实现“减负增效”就是要合理利用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如帮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提升教与学的高效性等。具体的做法有:

(一) 物理概念的记忆

1. 避免死記硬背的方式学习物理概念,应该利用一些简单易记的理解记忆法,如帮学生找到概念中的规律,训练学生科学记忆的方法等。

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互动,多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尤其是在进行物理实验时,让学生们可以合作来完成。

3. 课堂教学要详略得当,重点内容可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练习,一般内容少涉及,超要求的内容坚决放弃。

(二) 深入浅出,加深理解

初中物理课程较难理解,学生在面对课程时难免会有畏难情绪的产生,教师应该打破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勇于创新教学,丰富教授方式,将教学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

例如在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浮力”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先设置一个问题情境:首先准备好一个乒乓球和量筒,将乒乓球放入量筒中。问学生:“不要动量筒,如何才能把乒乓球取出来呢?”让学生集思广益,当有同学说出用水的浮力时,再引入今天的教学“浮力”。

教师将引导学生接下来进行课堂的实验探究,继续设置问题情境。

1. 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

先将实验的小石块在弹簧测力计下称重,示数为F1;然后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再用弹簧测力计称重,示数为F2;教师把小石块取出,让学生亲自观察,当我们用手向上托起小石块,弹簧测力计会不会也变成F2?演示结果显示,给它一个向上的托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能变为F2。

学生观察对比,由此得出水给小石块一个向上的力。

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F浮=G-F示。

2. 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

将小石块悬空在弹簧测力计下称重,示数为F1(等于小石块重力G);在量筒中加入V1体积的水,再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取出小石块,量筒中液面示数为V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之差(F1-F2)与V2-V1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探究:改变小石块的重量,多次重复以上实验,对比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之差(F1-F2)与V2-V1的数值关系。从而得出结论:浸入水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大小。从而与课本上的阿基米德原理对照,得出结论的正确性。

(三) 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思维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物理教学中同样适用,教学思维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进入物理世界中,这样对知识的掌握也会加深。

例如,在初中三年级沪科版物理“惯性”一节的教学中,在引出惯性概念之前,教师可以放几段生活中常见的开车急刹车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同时提出问题:离开枪口的子弹失去了推力,为什么还能继续前进?运动的汽车突然停止,车上的木块继续前滑?从而在现实中找到原型引入今天的教学。让同学们在现实中找到更多的例子来总结惯性的性质和特点。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联合并举,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另外,希望通过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的努力,将这种探索精神坚持下去,不断践行与开拓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任立屯.如何加强物理探究式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06).

[2] 张敏,李国建.探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高中物理教学[J].新课程(下),2012,(7).

作者简介:沈晓东,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边城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高效教学实践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