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2018-01-30刘丽媛

考试周刊 2017年65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信息素养课堂效率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影响到整个社会。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大胆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出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融合;课堂效率; 信息素养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影响整个社会。它不仅改变了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更是对教育教学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既能提高课堂容量,又可以使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既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又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将从如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主要是指结合网络、技术及声音、圖像、视频等多种载体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学科融合:学科融合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

二、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软硬件准备

随着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深入,教育部门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更新并强化学校的教育设施。投影仪、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等设备应运而生。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必要硬件设施的配备是首要的,如计算机教室要满足接入网络、配备投影仪、音箱、耳机、教学管理软件(如凌波多媒体教学网)等条件。

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还要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使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并结合教学理论、教学经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去学习、去思考,从而达成教学三维目标。

三、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实践分享

(一) 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集影像、声音、文本等动态效果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高中信息技术课本中《算法与实现》是学生很难理解的内容,在教学中,我首先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过河”游戏,学生一边玩游戏,一边思考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挖掘出算法的表示方法和特征。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前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实现人机交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教学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问一答,课堂的时间有限,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解决不了每个学生的困惑。融合后的学科教学为教师和学生创设了新的交流方式,只需在有局域网或互联网的环境下,采用BBS或使用教学管理软件等创设聊天室。在这种网络环境下,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学生还可以单独向老师发出提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而且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的安全和保护》一课中,我利用淩波教学管理软件创设了一个聊天室,同学们畅所欲言,分享个人曾经遭遇的网络陷阱,最后总结出: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保护自身安全,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服务。

(三) 多学科的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科学好似一棵大树,一个人怎么也抱不拢。对于高中生来说,如果能打破各学科的界限,整合资源,思想交融,学会利用发散思维,多学科、多角度地去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高中信息《信息的搜索》一课中,我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组织了一场命题搜索赛,竞赛分成必答和抢答两个环节,搜索题目涵盖了高中阶段所有学科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比赛的同时,不仅掌握了信息的搜索技巧,还开阔了视野,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Flash《移动补间动画》一课中,我更是把制作物理学科中的“弹簧振子”动画作为课堂任务主线,让学生在掌握移动补间动画的同时,更直观、形象地理解物理知识。

(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最直接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主要途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往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素材,在上课的过程中也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展示,如数学学科中的方程作图,物理学科中的求解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等。现在,我们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之中,做到了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提高课堂效率。

任务教学法是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有些任务的布置可能字数很少,直接口述就可,但有些任务比较复杂,而且需要配有图片来进一步说明。这时使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大大减少布置任务的时间,这样就增加了课堂容量,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信息量也得以提高,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四、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应注意的问题

(一) 不要把学科融合简单地看成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叠加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不是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全部投射在银屏上。这样的融合,表面上省时,省力,加快了教学进度,实际上欲速则不达。教师在追求“高效率,高容量”课堂的同时,还要做好学情分析,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而且在实际上课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重视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是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要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要成为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辅助手段。不是用电脑灌输代替人为灌输,更不是说课堂的信息量越多,课堂效率越高。教师要对收集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过滤、分类、整理、取舍,做到精益求精,而不是越多越好,要有效地使用信息资源建构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好哪些内容适合使用信息技术,适合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而不是千篇一律地与信息技术进行叠加。

(二)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endprint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更是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的内涵是指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以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建构,更能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环境中提升信息素养,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注意虚拟与现实的区分与结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一定要注意虚拟与现实的区分与结合。教具、学具、课件的使用要根据课堂情境去创设和使用,如物理学科中,运用动画“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物理问题。化学学科中,运用动画演示来代替一些容易引发危险的实验等。这些虚拟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或微观的事物形象化,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但本可以在现实中观察实践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亲身去感知,去体验。如学习《计算机硬件》时,我制作了课件,展示了计算机各个硬件的图片和性能后,学生并没有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时我拿出事先准备的4台计算机,让学生自己去做计算机的装卸工人,去亲身解剖计算机。通过虚拟与现实的结合达到了超乎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信息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摆脱传统教学观的桎梏,探索符合学科教学属性的融合策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为培养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严月娟.美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及启示.教学与管理,2014(7):82-84.

[2] 杨哲.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现状调查研究.教学与管理,2015(30):26-29.

[3] 于富强.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9).

[4] 孙伟、张海.信息素养与教学实践融合框架初探.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5):15-16.

作者简介:刘丽媛,辽宁省抚顺市朝鲜族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信息素养课堂效率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