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诗词鉴赏对记叙文教学的影响

2018-01-30侯亚慧

考试周刊 2017年77期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古诗

摘要:记叙文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挖空心思”去指导学生书写的“声情并茂”,由于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厚的文学底蕴,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古诗因其深刻的思想、精湛的艺术表达对记叙文写作有很大帮助。本文旨在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汲取营养,并运用到记叙文写作中。

关键词:古诗;记叙文;写作

一般来说,高中常见的作文教学有两种:记叙文和议论文。议论文写作有章法可循,比较“保险”。因此,大多数教师都钟情于它。学生也因为简单操作,易于出手,于是考场上会出现大面积的议论性文章,但优秀的却是凤毛麟角。从近年来高考命题角度及评分标准着手,同水平的记叙文分数要高于议论文,被遴选出来的优秀作文有许多都是记叙文或是带有抒情色彩的议论性散文。在这样的形势下,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迫在眉睫。

通过对学生习作的研究发现,其记叙文所选的材料无外乎“父母雨中送伞”、“奶奶骑三轮车送我上学”……语言平铺直叙、描写粗略,所写的文章真是乏善可陈。究其原因,不难看出,当代高中生既缺乏深厚的文学素养,加上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只能空发议论,写一些人云亦云的文章。笔者在讲授《唐诗宋词选读》时发现,诗歌优美凝练的语言,杳远幽深的意境,细腻动人的情感,博大精深的思想对学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有很大的帮助。在诗词中,让学生去体味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和语言美。另外,从优秀的诗歌中能窥探历史,诗人往往抽取历史事件中相关片段场景,灌注思想情感,从而给人一种厚重的叙事效果,呈现“诗史”的品质。这丰富的故事背景、强大的叙事能力,可以帮助突破目前记叙文写作的瓶颈。

作家莫言所说,艺术的创作源于真实的生活,同时还需要艺术的加工,增添想象的翅膀为其润色。但没有实践经验积累的想象是空想。因此要增加表象的储备,而阅读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指导学生鉴赏、品味诗歌就是一个丰富心灵和开阔眼界的过程。

中国古典诗歌是诗人眼中之景和心中之境交融的过程。所谓“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诗人在言志时,抓住意象描绘场景引人入境,对诗歌进行想象与创作。在教材选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凭借极致的想象、辉煌流丽的语言描绘了天姥山的高耸。学生读后感到震撼就在于诗人在高耸雄伟的天姥山上加上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亦虚亦实的梦游图。因此在赏析古诗时,训练学生进行合理而丰富的想象,不断拓宽思维,增强写作的趣味性。

另外,古诗具有跳跃性。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跨度,诗人喜欢采用“留白”艺术,引发人无尽的遐想。如晏殊《破阵子·春景》中“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诗人有意在“昨宵斗草”处留白,少女们嬉闹斗嘴的场面却在头脑中回放。这些文本以外的审美空间,都可以刺激學生在头脑中描绘人物的活动场面。以习作《选择》为例,有学生塑造一个拒绝使用机器,坚持传统、徒手炒茶的师傅。但文章以人物对话贯穿,在于别人的对话中强行贴上“选择”的标签。文章空洞,缺少渲染铺垫。“选择”不仅体现在行为上,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支配。因此,可以通过对师傅行为的描述肯定内心那份坚守。在写作中,大胆进行合理的联想,回想一下炒茶的场景,进行细致的刻画,再设身处地思考一下在机器生产包围下,炒茶师傅内心那份矛盾、执著……必然使文章感情真挚,是难得的佳作。

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常常提醒学生关注“人”、“景”、“情”之间的关系。诗人以诗言志,又往往借景抒情。对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所选的诗歌统计发现,除去白居易的《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和辛弃疾的《丑奴儿》是属于纯粹的叙事加抒情,其余都对景物有所描写。由此可见,诗人对“景物”描写的热爱。对此,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诗歌学习,培养学生的写景意识和提高写景能力。

许多学生在记叙文的开头写一段议论性文字,往往一发不可收拾,导致文体不分。其实不妨借鉴古诗写作特点,在叙事言志前多一些景物的渲染,既可以传情达意又可引人入胜。当然,在“仿古”前,引导学生理清古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在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湗涟四洲》中,前三联都是写景。首联,登上城楼,满目荒凉,进而愁思茫茫。奠定全诗情感基调;颔联看似近景描写,实则托物言志,“芙蓉”和“薜荔”象征纯洁、高尚的人格;颈联又通过对江流曲折比喻愁肠来抒发内心的愁苦。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诗人是如何描绘得“有声有色”的。如在《走马川奉送西师出征》中“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如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飞沙走石的塞北边疆,突显了环境的恶劣;或施加色彩的点缀,如晏殊《破阵子·春景》中“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诗中,燕子“黑”、梨花“白”、苔藓“碧”和黄鹂“黄”交相辉映,春意盎然,色泽明丽。或以乐景写哀情——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概而言之,景物描写需要调动各种感官,抓住典型事物,对场面进行细致的刻画,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大胆描写,“曲径通幽”地表达情感。还是以习作《选择》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对炒房的环境进行着色,比如对物件的摆放或者对柴火灶的刻画。既反映人物形象,又流露出师傅对炒茶工艺那份深沉的热爱,所以他在选择时才能如此的坚定。

古诗经过上千年探索,诗人和诗评家都提出许多成熟理论,成为相当成熟的写作形式。中学生作文与其相比,差距很大,但也是一种创作。笔者经过一学年的尝试,改变以往单纯讲解诗歌的形式,努力将诗歌和作文结合在一起。如今,学生不仅喜欢引用古诗句表情达意,而且善于联想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描写的生动性。当然,作文教学问题不是靠几首诗歌能够解决,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但挖掘古诗中的精粹为作文而用不失为一种良方,希望能为作文教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丁帆,杨九俊.唐诗宋词选读.江苏教学出版社,2006.

[2]杜一仙.例谈景物描写教学[J].现代语文,2010,(3):129.

作者简介:

侯亚慧,江苏省外国语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记叙文写作古诗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拟古诗”之我见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