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30彭金玉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小组合作学习

彭金玉

[摘 要]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甚至不愿学习的现实状况、打破在大班教学条件下教学互动难以开展的困境、改变课程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局面。这一模式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积极作用,通过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重构实践教学模式和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考核,以更好地达成课程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1-0098-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以培养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史、国情为基础,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信念;提高大学生对复杂历史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高校对“纲要”课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学科、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显著成绩。但传统的“纲要”课程教学一直以来采取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与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目前“纲要”课程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课程教学的“低效、弱效甚至无效”。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良性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探索的思维能力,而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是提升“纲要”课程学习效果的内在动力。近年来,笔者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纲要”课的教学实践中,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一 “纲要”课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一)轉变学生被动学习甚至不愿学习的现实状况

小组合作学习是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着眼解决传统教学中单向的师生互动,摆脱教师的主体地位,将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途径,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效果。其核心就是通过转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应付考试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参与度;促使学生从不动到被动再到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来,无论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同伴辅导还是不同形式的小组讨论,“使得学生的学习范围更广,学生更有机会认识到自已学了什么以及与同伴相比学得如何时,他们会更喜欢学习,并更容易参与进去。” [1]

(二) 打破在大班教学条件下,教学互动难以开展的困境

目前大多数“纲要”课程在很多情况下是100人以上的大班开展教学,而且各高校都在实行学分制改革下的学生自主选课,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班级,在这样的学情背景下,存在着教学互动难、教学管理难等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传统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存在的弊端引入课程教学的,旨在将大班教学小班(小组)化、扩大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机会和可能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与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引导和辅导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团结、协作、责任感和荣誉感等良好心理品质和合作能力;同时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课程教学实效。

(三)改变课程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局面

小组合作学习与课程教学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是契合的。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地掌握,经过小组研讨,加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大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与其他小组和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会面对各种社会问题,要克服遇到的问题,需要自主收集与研讨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资料,并且需要大量的社会现实材料作为观点的佐证和支撑,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主地获取知识、学习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多维度思考问题,有助于促进“纲要”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 “纲要”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其中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积极作用,通过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重构实践教学模式和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考核,来更好地达成课程教学的目标。

(一)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专题化,将专题内容问题化

“纲要”课程主要介绍近代以来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把一个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打破教材原有的章节体系,系统调整和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开展专题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汇报交流、老师的点评与引导中对有关社会热点和大学生实际相关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内化并践行,实现从“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知识体系——信仰体系”的转化。具体来说,我们将“纲要”教材中“三编十章”的内容转化为八个专题,每个专题要细分成4~5个问题,如:将教材中“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和“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转化为“专题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并 细分成“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带来了什么”等5个问题。

(二)创新教学方法,由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

在“纲要”课程教学中,我们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首先是改革传统的课程理论教学模式,把过去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变为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为主、教师点评讲授为辅的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为此,要根据教学班级人数的多少,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分成5~8人组成的学习小组;由组长负责管理与督促,组织本组成员完成小组承担的课下讨论和课上汇报交流和讨论辩论任务、小组协作完成后续过程材料的整理和递交工作、本小组成员课程参与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考核评分;教师在各组汇报和辩论过程中要不断找到各小组的共同观点、发现矛盾焦点和疑惑问题,引导课程辩论的方向,把问题的经典论据和论点适时告知全体学生,让他们加以反思和再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回归到正确的观点上来。endprint

其次是重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课堂、校园和社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应用于课外实践教学中。要提嵩“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必须加强课内外实践教学的力度,丰富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把课堂由校园延伸到社会、从固定的教室移动到课外的实地,化身为 “行走的课堂”。在“纲要”课程教学中,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专题研讨、问题辩论、汇报交流的基础上,适时地开展“近代百年历史人物”等主题征文比赛、“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等主题演讲活动,并组织开展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历史短剧拍摄等活动,构建课堂、校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将冷硬的内容生动化,使理论教学内容和学生思想得到升华和固化。

(三)改变传统的理论考核模式,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考评方式与考评要求对学生学习来说,是一根重要的指挥棒。考评过程中要在关注学生团队展示效果的同时,兼顾每个学生在团队中的奉献精神与工作强度,坚持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原则,采用小组整体的评价指标和对组员个人的评价指标相结合的办法。除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占一定的比重外,采用适当的考核方式对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2]。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小组成员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去解决,如:教师的角色定位、其作用是什么,老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充分体现与发挥;学生课后小组学习参与如何监控,如何克服小组合作中搭便车现象;课程考核学生打分能否作为评价的依据、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导致合作学习停留在形式层面等等。因此,为了避免有些学生的“搭便车”行为、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公平的问题,在“纲要”课程教学中,我们注重考核学生平时课堂参与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结合期末理论考试与实践教学考核,进行综合性的课程成绩评定。

具体来说,学生学业考核成绩包括平时表现考核成绩、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教学考核成绩三部分;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计算,40%平时考核成绩(含考勤、作业、课堂表现、小组专题研讨表现),20%实践教学成绩(总共2个项目,每个项目各占10%),40%期末理论考核(期末进行考教分离考试,考试形式为开卷。);实践教学环节获奖同学优先给予外出参观、考察机会,课程总评成绩并给予适当加分。

在“纲要”课程教学中,经过两年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实践,结合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课程教学的内容,我们不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教师重点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终结性考核的结合;更是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教学的参与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了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信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革,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使“纲要”课变成真正受学生欢迎、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约翰·比格斯,凯瑟琳·唐.卓越的大学教学:建构教与学的一致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56.

[2]李明明.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2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小组合作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