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应侧重“语用”能力的考查

2018-01-30高岚

考试周刊 2017年60期
关键词:语境创设评价

摘 要:基于新课标对语文性质的界定,教师在命题编制时应以课标为根据,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积累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能力,多元化创设“语境”进行考查,改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让学生从“识记”走向“体验”。

关键词:课程;语用;创设;语境;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界定指出,“語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言语能力建构,而非单纯的语文知识传授。只有学会“运用”,才能突出语文内在的质的规定性,使语文中的阅读与其他学科区别开;只有学会“运用”,才能让学生逐渐熟练、合理使用语言,直至创意性的“使用语言”。

一、 注重“语境”创设,提高“语用”能力

语言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正确运用,命题方式是多种多样,但要真正体现学生“运用”能力,就是要创设“语境”考查,而不是机械性地让学生填空。

1. 新旧知识结合 创设“语境”

入选小学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语言规范,文质兼美的,它是学生学习语言很好的范例,同时也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载体,因此结合所学课文的新旧知识进行考查,能让学生便于合理“运用”。

例:人教版五下第一单元的检测,可以这样命题:根据本组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中,有令人回味的语言,“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①这诗一般的语言中,让我们领悟到。

②这也让我回忆起《窃读》中的一句话“人是靠吃饭长大的,”。这样的命题,就将内容的积累和感悟有机整合起来,测试出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新旧知识有效贯通,可以促进学生“创意语言”能力的提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例:春天有孟浩然记忆中的“,花落知多少”;夏天有杨万里笔下的“,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有杜牧眼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冬天有王安石惊叹的“墙角数枝梅,”。

2. 课内外结合 创设“语境”

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及生活中所得的有效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有益的补充,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语文学科考查,既要重视检测学生课内所学内容,更要重视检测课堂所学内容与课外所学内容相融合,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效“运用语言文字”。

二、 联系实际,实现“语用”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与其所发生的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应强调学习的情景性、真实性。因此,命题的编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通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时,懂得运用语文。

学生的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命题编制中考查联系实际生活的试题,可适度放开,以扩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范围和积极性,既要让语文知识积累有限的学生能达到要求,也要关顾到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激发潜能。例如:(五上试题编制)中队要举行一次以读书节为内容的活动,请你帮忙解决下面相关问题:

A. 本次活动要征集主题语,请写出简洁、形象的一句话。

B. 活动结束后,中队做了以下报道,但有几处病句,请你帮忙修改:①为了上升同学们对读书的兴趣,我们中队最近组织了一次读书活动,②同学们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功德圆满。

C. 本次读书活动的感受,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可引用读书名言) 。

这组试题,创设了多次语境,涵盖了多种训练,同时也适应了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从知识与能力维度上看,有语言概括,病句修改,写话训练等,难度适中;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看,还包含了价值取向的引领。命题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三、 学科渗透 扩展“语用”范围

1. 淡化界限 学科开放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力争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逐步树立大语文观念,提倡语文学科向所有学科开放,尽力挖掘其他学科教学中有利于落实读写训练的因素。学科融合考查是新课标提出“语用”观的有效落实。“语用”不仅在于语文学科,也要“语用”与其他学科,扩大“语用”范围,学生的语用能力也自然得以不断提升。比如,联系《威尼斯小艇》一文,可设计如下试题:威尼斯的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这是由于小艇具有的特点。请根据小艇的特点,试着画一幅简笔画表示出来。

2. 理解文本 多元解读

学生的言语实践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新课标提倡“语用”,就是要求我们综合检测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在考试过程应该把语文知识、技能、能力进行相互交叉渗透,以测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试题编制要加强整合,改变以往一题只考查一种知识或能力的单一功能,力争把语文学科的“语用”功能发挥极限。

总之,小学语文命题应以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为依据,立足教材,基于实际,学以致用,适度开放为目标,避免独立枯燥的单纯考查,让学生在积累与实践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促进积累与融合,使考试发挥其应有的检测、激励、促进等作用,真正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作者简介:

高岚,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境创设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