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衣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8-01-30杨光
杨光
摘要:羊衣原体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对母羊伤害很大,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呈世界分布,我国也有发生。本文对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总结,并分析了其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希望能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羊衣原体病;诊断;防治
羊肉是人们喜爱的美食,近几年价格虽有回落,但养殖户养殖热情依然较高,促进了我国养羊业稳步发展,在畜牧业中所占的比例逐渐提高。但是部分疾病的不断发生与流行也给行业发展带来制约,羊衣原体病即是其中之一,能够引起母羊流产或者产死羔弱羔,因此一定要增强对其的了解并及时预防治疗。
1羊衣原体病的主要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3个月。病羊最突出的癥状是流产、死产或分娩出体质虚弱的羔羊。流产通常是在产前一个月左右,初次流产在整个羊群中比率较高,约占20%~30%。以后每年母羊流产约有5%左右,本病在羊群中长期存在。母羊流产后胎衣常常难以排出,并不断流出污浊不洁的炎性分泌物,继发细菌性感染后易引发子宫内膜炎。病羊可见发热,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患病羔羊体温升高,体重增长缓慢。有的病羊呈现结膜炎症状,结膜充血、水肿、流泪。肠炎时病羊持久腹泻,精神不振,拒食、体温升高及白细胞增多。腹泻呈水样便并带有血液和黏液。
2病理变化
病死妊娠母羊剖检可以看到其子宫内容物中有血水和凝血斑块,胎儿胎膜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并在周边有棕色渗出物。已经流产的胎儿有严重腹水症状,皮肤表面有出血点,内脏器官黏膜存在淤血。肺炎时可以看到呼吸道黏膜为卡他性炎症,呼吸道内壁潮红并沾满黄白色黏液,整个肺部分布有大大小小的明显病变灶,紫红色为主,少量为灰红色,边界清晰,肺尖叶最为集中。肺切面有大量血水流出,伴有部分黏稠分泌物。肠炎时以十二指肠部分出现条纹状出血最为典型,其他消化系统如胃和小肠等颜色灰红或灰白,黏膜有水肿,回肠部分可以看到细小的溃疡区域及出血小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部变化不明显,有的羊有少量浅黄色斑点,多数正常,胸膜、心外膜、脾脏和膀胱有点状出血。在本病流行的羊群中,可见公羊患有睾丸炎、附睾炎等疾病。
3诊断要点
依据上述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要确诊本病还需要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才能做出。
3.1实验室诊断
1)病料采集:无菌采集病死羊的血液、脾脏、肺脏及气管分泌物、肠黏膜和肠内容物、流产胎儿及流产分泌物等病料,送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和动物接种试验。衣原体对卡那霉素和链霉素具有强大的抵抗力,可于病料中加入0.5~1mg/mL卡那霉素或链霉素进行处理,以除去杂菌。
2)染色镜检:将病料涂片,使用姬姆萨染色法进行染色,显微镜下可看到圆形或卵圆形的病原颗粒。
3)病原分离:将病料悬液0.2mL接种于孵化5~7d的鸡胚卵黄囊内,胚胎于3~5d死亡。取卵黄囊抹片镜检,可发现大量的衣原体。
4)血清学试验:用补体结合试验可检查衣原体的属抗原。衣原体引起羊的流产,在流产后14d补体结合抗体滴度升高,4个月后开始下降,9~11个月后很少查出。我国补体结合反应的标准暂定为1:16为阳性,1:8为可疑,在1:4以下为阴性。
3.2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布鲁氏菌病、弯曲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类似病的鉴别诊断。
1)布普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的特征是妊娠母羊的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公羊发生睾丸炎。病料革兰氏染色阴性。用布鲁氏菌血清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呈阳性。
2)弯曲菌病:弯曲菌病的特征是羔羊在秋冬季节发生败血性下痢。病料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呈多形性,主要为螺旋形、S形和逗号形。
3)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病以羔羊下痢,妊娠母羊流产为特征。病料革兰氏染色阴性。
4防治措施
本病一定要注意预防,一方面通过提供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环境卫生条件等提高羊的机体免疫力,并防止寄生虫等增殖而引发群体感染,另一方面是及时隔离病羊并无害化处理死亡母羊或羔羊,包括所有分娩产物如胎膜、胎盘、羊水、血液等都要彻查清扫并消毒处理。病羊生活过的羊舍要使用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
4.1免疫预防
在未发生本病的地区,采用控制购买,防治外源性病菌引入来进行预防,在已经发病并流行地区,疫苗免疫依然是最好的预防方式,常用羊流产衣原体油佐剂卵黄囊灭活疫苗接种公母羊。采用皮下注射,3mL/只,免疫期1年,母羊以怀孕后一周注射时间最佳。
4.2治疗
可采取对症疗法,发热时可肌内注射安乃近针剂。为防止继发其他细菌性疾病可肌内注射青霉素或四环素等抗生素,也可将四环素类抗生素混于饲料中饲喂,连用1~2周。对体质较弱的羊,可采取输液疗法。患结膜炎时可用土霉素软膏点眼治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