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的积极力量对学生激励的借鉴意义
2018-01-30徐翠华
摘 要:本文基于经济学著作中的非理性的积极力量的启示,从两个方面即激励方式的度和亲自参与的力量的角度,阐述作为一个班主任,就学生激励方式应该注意的问题,警示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又是教学者,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注意掌控好学生激励方式,以便效益最大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动机;物质奖励;精神激励;合作学习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但是有时我们往往受一定的思维局限和习惯的束缚,无法创新,即使使用一些传统的教育手段,也无法有效把握。所以一方面首要的是我们要努力去拓展自己的视野,因为教师往往一直专注于教育领域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时,有时也会被教育本身的理论束缚禁锢在一定的思维模式里。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学会不断涉足其他领域的理论,比如经济学、心理学等领域、博览全书、融会贯通,偶尔灵感一动,或许会让你眼睛一亮。正似“石路行将尽,烟郊望忽开”(《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之作》袁晖)的意思。另一方面,即使传统的教育手段,很多都是有积极的效果,关键还是在于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运用。仅就一本经济学方面的著作:丹·艾瑞里的《怪诞行为学》,其中很多的关于非理性的积极力量的研究对于班级管理者如何去激励学生有颇多值得借鉴和研究的地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创新运用。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思考关于学生激励的问题:
一、 把控好激励方式的度
1. 注意物质奖励的度的把控:今天在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为了迎合时代需要,结合新时期学生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除了精神激励还会采取一定的物质奖励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正如“德西效应”给教师的启迪一样。当学生尚没有形成自发内在学习动机时,教师从外界给予激励刺激,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有的班主任尝到甜头之后,往往将范围不断扩大,甚至还有评必奖。这种激励想法实际是建立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的:物质奖励越多越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越大。我们并没有认识到其实这种认识完全是我们的自以为是,完全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撑。经验如此,所以我们也如此。我们看到了这种措施积极的一面,但是我们并没有发现这种措施的漏洞和危险在哪里。因为我们没有去认真地评估和研究,所以我们也无法发现。其实人的激励和表现实际是成“倒U”关系的。“金钱对人的激励可能成为双刃剑——如果奖励金额太高,会使人过度关注奖励,从而分散他们的精力,造成压力,到头来反而可能降低他们的业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以前奖金很少或者没有的时候,每位老师都是一呼百应、兢兢业业的;现在奖金越来越多了,教师却干什么都推三推四,积极性反而小了。教师如此,学生也是如此。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其实原理就在这里。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使学生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学生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一味奖励会使学生把奖励看成学习的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而只专注于当前的名次和奖赏物。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普遍存在着滥用“小红花”激励学生学习的现象。教育功利让学生患上了“表扬依赖症”,做什么事情总想得到老师或家长的赞扬和奖励,因此,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正确使用奖励的方法而不滥用奖励,要避免“德西效应”。激励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艺术,它是精神上的支柱,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刺激。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好物质奖励的度,适可而止,收放自如。
2. 注意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的平衡关系:对人的激励,其实物质金钱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人同时也需要精神的激励,需要被认同、被尊重。精神激励是一种高层次激励,能起到平衡的作用,控制和调节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当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水平较高时,他在精神激励的激励下,可以放弃自己对某些物质利益的追求或为了某种需要将物质奖励让予他人。所以教师要更多地思考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问题。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要更多地思考的是自己的管理模式、教学方法、人格魅力、师生关系等等,在这些方面多下工夫,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上平衡好物质与精神两者的度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否认重视物质奖励的作用,但是这只是激励手段之一而已,不能过分依赖这种作用,要时刻警惕物质奖励的高峰点。
二、 明确亲自参与的力量
就上述所说,关注奖励,其实是重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核,但是要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还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即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那么其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动物心理学家格伦·詹森发现有一种现象,有些动物宁愿自己去寻找食物,也不愿吃身边放在盒子里的食物。丹·艾瑞里也提到为什么很多人愿意购买自己动手组装的家具而不愿买现成的。这里的原因在哪里呢?丹·艾瑞里说道:“根据我们从宜家效应作出的判断,投入劳动越多,凝聚的价值越高,感情越深。这就是说日常生活中要增加自豪感和专属感,你需要更多地动手参与创作。”一种工作,一件作品,我们亲手参与了,投入了感情,凝聚了价值,是人们实现了对自己劳动的意义的认识,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就会把对工作的愉悦转化为工作的意愿和动力。对这些非理性的力量的认识,我想对我们班主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
1. “成品还是制作成品过程更让人有快感?”
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关系,以及两者关注的度的把握。知道了这个度,我们才会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注,并及时给予注意和认同。比如我们要重视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绩,并实时给予荣誉表彰、口头表扬等等。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关注、重视,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我们班主任是尊重和认同他们的学习的,学生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快乐是影响他们努力程度的动力。当然班主任要特别注意的是对学生结果和过程两者重视的度的把握。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正确客观的评价要关注,但是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特别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態度,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发学习动机。endprint
2. “作品的制作过程就是一种享受”
我们要多为学生创设条件,积极采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社会实践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由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合作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学习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在当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对当今的学校教育教学来说,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它不仅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内在动力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就是要通过有效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运用,充分发挥它的效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愉悦,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其身心获得锻炼与发展,在学校学习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 “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形成自律”
作为班主任,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班级管理中,学习规范、班级条例等由学生自己充分讨论酝酿形成制度,学习管理岗位由学生自主设置管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就如创作自己的作品一样,使他们都成为这些作品的参与者,成为他们自己的作品,当一件作品是自己参与制作的,那么这些作品自然成为他们自我约束的有效力量,这是最有效的自我激励。“即使是丑陋的猴子,在它母亲眼里也是只美丽的羚羊”,也就是说要实现自我控制、有效激励,最好是学生自己设置底线,这样他们才更愿意很好地自我遵守。
总之,作为一个班主任,自己不仅是一个教学者、一个班级管理者,更是一个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拓展自己的视野,就要涉足各领域的知识并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孩子天性中对学习的好奇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从而成就幸福完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美)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M].中信出版社,2010,(9):19,75,70.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作者简介:
徐翠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