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缓解献血者的负面心理效果观察

2018-01-30顾贤俊

当代护士 2017年33期
关键词:恐惧心理献血者医护人员

顾贤俊

《献血法》指出无偿献血是我国每个适龄健康公民的义务。多数公民也能够认同这一义务,但部分公民虽有相当的认知却没有最后实施献血行为。公众对无偿献血有误解,对无偿献血有恐惧心理是一个很主要的障碍。学者的多项研究表明无偿献血者对献血过程存在多少不等的恐惧心理[1]。在献血过程中,特别是初次献血者,会存在焦虑、恐惧、紧张和不安全感等心理因素,从而引发献血不良反应,直接影响采血质量及后继献血的积极性。因此,血站工作人员,特别是医护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采血技术,还要有及时准确判断献血者异常心理反应的能力以及心理疏导能力,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献血者的信任度,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发展其为固定献血者,提高血液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2]。

1 献血者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

献血者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陌生的环境、各种献血前体检与化验、缺乏亲友的陪伴,以及医护人员严肃的表情和紧张的工作气氛等因素都会加重献血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引发献血反应[3]。

1.1 献血者因素 自身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生活环境、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社会经历以及缺乏献血知识,担心对身体有损害、献血成瘾、晕针晕血等,或献血者献血前因工作或家庭中不如意的事情,均会导致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有研究表明,首次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显著高于2次以上献血者。

1.2 医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相对集中以及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技术熟练程度、服务态度等也是影响献血者心理活动的因素。

1.3 材料因素 三联采血袋、四联采血袋以及粗大的采血针头,极易使献血者产生恐惧心理。针刺时的疼痛,特别是对疼痛较为敏感者,产生的焦虑心理使机体的正常功能发挥受到抑制,引发机体应激反应。另外,担心引起交叉感染也是一重要因素。

1.4 环境因素 献血者特别是初次献血者,献血场所是一个陌生的环境,献血场所狭小,仪器设备多,人员集中,环境嘈杂,气温过高或过低,长时间等候,加之如有其他人发生献血反应,极易对其造成很强的精神压力,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2 护理对策

2.1 加强沟通 医护人员应至少花5min时间与献血者谈话交流,主动接近献血者,消除其心理上的恐惧。以和谒可亲的态度进行自我介绍,拉近与献血者的距离,视献血者如亲人,以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使献血者感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热情,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对医护人员有较强的依赖感、信任感。另外,在为献血者查找血管、消毒等操作时,与献血者皮肤接触,特别是在扎针疼痛等不适时,握握他们的手,做握松拳示范动作,这些必要的、适宜的触摸行为,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

2.2 提供信息 依据不同献血者有针对性地向其提供献血过程信息,做好献血前宣传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国家无偿献血制度、血液知识、采血量与采血时间等。在启封一次性注射器、采血袋时,一切操作尽量在献血者视线内进行,以取得献血者信任,消除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不必要的猜疑、忧虑和恐惧。

2.3 精神支持 医护人员要全方位为献血者服务,避免献血者因长时间的等候或不必要的拖延而引起心情烦躁。应用行为控制技术可减轻献血者献血前焦虑,常用的方法有放松训练,如现场观看他人献血,与其交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与疏导,或者安排一些娱乐活动,观看献血知识宣传片,开放互联网,参读报纸杂志,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等,全身心放松中做好献血准备。

2.4 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 采血人员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术,提高一针穿刺率。采血部位皮肤消毒严格操作规程,待消毒液干后再行穿刺,以免消毒液经针眼处进入,刺激静脉血管加重局部疼痛;掌握拔针技巧,应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退出血管腔以避免针尖对血管壁造成机械性切割伤,引起疼痛,并及时放下袖口以利止血;献血后工作人员切忌只顾进行血袋的处置而忽略献血者的存在,应告知献血后注意事项,嘱献血者不要急于变换体位,在原位休息3-5min后再慢慢站起,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献血反应。献血者更关心的是血液的合格与否及用向,因此,工作人员在其献血后即时告知采血情况,传达有利的信息,给其以心理支持和安慰。最重要一点,最大限度保护献血者隐私,包括个人资料以及后继的献血检测结果做到保密[4]。

2.5 改善献血环境 保证献血环境清洁、卫生,保持采血椅干净、整洁,符合卫生学标准,禁止人员喧哗和其他噪音,室温适舒宜人,空气清新,保持献血者体位舒适,营造一种友好、亲切的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氛围。做好献血反应者的隔离与处置,避免连锁反应。实践证明,一个光线充足、安静、整洁、温暖适宜的献血环境可使献血者感到温馨、快乐、身心放松,有助于减少献血反应。

2.6 做好陪同者的工作 陪同者的情绪变化同样会影响献血者情绪,应动员陪同者做好献血者的思想准备工作,给献血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献血的认知提高,无偿献血者越来越多。但献血对无偿献血者来说是一种应激,可能部分献血者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及生理等方面反应,这可能与献血者的文化素质、工作性质等有关,而这些心理问题往往会影响献血者心理及献血过程的顺利进行。在献血者群体中,部分对象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所以血站工作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献血者至关重要。无偿献血已经在社会层面的影响下逐渐增加,但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献血者认为献血后损伤元气,并产生有损身体健康等恐惧心理,或者患者认为献血后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因此对献血望而却步,这是患者对献血的误解;或者认为通过献血可能会被传染上艾滋病、性病等传染病,这些均可导致献血者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情绪而影响献血。

由于这种不良情绪存在,可引起将要献血者的心理厌恶及反感,影响献血者顺利进行献血。所以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对献血者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要对献血者从献血前、献血中以及献血后进行心理支持。在献血前,通过对献血者行健康教育,消除献血者对献血的误解,让献血者了解一定量的献血并不会影响身体状况,反而对机体血液系统产生良好影响,根据献血者产生的忧虑恐惧的情绪,对其进行心理支持,缓解献血前的不良情绪,利于献血进行,利于采血进行。

采血做为一项技术操作,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献血者焦虑,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直接影响采血质量。心理护理在献血者身上所起的作用更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献血者心理护理的根本特点在于它通过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进行支持性心理干预,改变献血者的心理状态,从而缓解献血者的焦虑紧张情绪;献血后给予献血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献血者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同时采取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同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消除献血者的焦虑情绪,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因此,在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进行焦虑评估,分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及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笔者还以为要消解献血者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血液中心还需要开展有实效的宣传工作,利用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普及面广、易被公众接受的特点推广无偿献血知识,以加强公众对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另外还需要完善献血者招募制度,以起到连、帮、带的作用。而护理人员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5]。

[1] 莫华楠.国内外关于无偿献血满意度文献综述[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7):216-217.

[2] 乔清伟.驻马店市公众无偿献血认知和行为的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2(10):162-163.

[3] 孙晓芬,薛群力,陈川.医院化学消毒剂使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1):832.

[4] 李启龙,李晨雯,陈萍.公众献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现况调查[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12):553.

[5] 甘萍芳.再次无偿献血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2,35(25):18-19.

猜你喜欢

恐惧心理献血者医护人员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学跨栏跑教学中恐惧心理的产生及对策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