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金税三期”的涉税风险

2018-01-30李志芳

环球市场 2017年34期
关键词:金税预警系统税务机关

李志芳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金税工程在经过“金税一期”、“金税二期”的实施、调整及改革,功能更、更全面的“金税三期”于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我国也即将迎来一个新的税收时代,一个数据信息大一统的时代,“金税三期的实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质的飞跃。通过对“金税三期”的了解及学习,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浅谈对“金税三期”风险预警系统的一些看法。

一、“金税三期”的发展现状

1994年我国为加强对增值税的监控管理,开始实施金税工程。当年以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交叉稽查系统为主的“金税一期”上线,然而“金税一期”并没有达到国家对增值税监控管理的预期效果;国家在“金税一期”实施的问题反馈后做出调整,2001年7月继“金税一期”后,以“一个网络、四个系统”为目标的“金税二期”开始实施,“金税二期”通过计算机网络覆盖全国税务机关,实现了对纳税人的经营状况及增值税等的监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进一步改善税务征收系统,国家税务总局借鉴国际先进税务征收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税收管理实际情况,2007年启动“金税三期”的建设。

“金税三期”属于信息系统工程,它利用internet网络统一了全国国、地税征管应用系统版本,搭建了统一的纳税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国税收数据大集中,联合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对于税务申报、开票、稽核等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总体来说“金税三期”具有资源共享、办公便捷、统一口径、涉税风险提醒及时等优势。

二、“金税三期”风险预警的偏差及涉税风险

虽然“金税三期”可以对涉税风险进行及时的反馈及提醒,然而这种风险预警系统还是存在这偏差的。

(一)涉税风险预警的原理

“金税三期”的涉税风险预警系统是由多种财务指标综合构成的,其项目庞杂,不能一一赘述,现选一种财务指标举例说明。涉税风险预警系统中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增值税税收负担率”。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是指实际上缴的税款占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通常以税负率来表示,税负率并不等于征收率,它是一个企业实际上缴税款的综合性税收指标。

税负率=应纳税额/销售收入*100%

={[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税率%-(年度进项税额合计- 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不包括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等,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税款加总计算一个总体税负。

而涉税风险预警系统中的增值税税负率,是通过取同行业企业近三年的税负率平均值乘上不同的比重加权平均得来的,并以此数值为中线设置上下波动的正常峰值,即涉税风险预警值,一旦企业的税负率超出涉税风险预警的范围,则该企业进入当地税务机关的重点关注范围。

(二)“金税三期”涉税风险预警系统

涉税风险预警系统对于突发性及即时性的变化不能做出及时反馈,如,并不能解决企业因政策性变更或季节性生产造成的财务数据大幅度增减而超出风险预警值的情况,因此说,涉税风险预警系统存在偏差。那么这种偏差是怎么造成的呢?又会引起怎样的涉税风险?

1.数据采集偏差

涉税风险预警值的设定,其数据全部来自企业提供的表证单的指标数据。

“金税三期”要达到全国税收数据的大集中,进而实现资源共享,首先就要保证税收数据采集及录入的准确性。

但是,就目前的税收状况来说,首先各级及各省市税务部门税收申报的表证单指标各异,即使指标一致,统计口径也不尽相同;其次,即使各部门统计口径完全一致,由于全国涉税数据庞大,录入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再次,企业财务人员与税务管理人员出发点不同,对于表征指标的理解难免会有偏差;最后,个别企业的重视程度不足,难以保证企业上报税务、工商、银行等各部门数据的一致性及准确性。这就造成了以此数据为基础的涉税风险预警系统预警值不可避免的出现偏差。

2.涉税风险预警值数据滞后

涉税风险预警值是根据近三年同行业企业申报的历史财务数据平均值加权平均而得来的。

这一数据对于市场及政策等近期因素变动的反馈并不及时,也就是说这样得来的涉税风险预警正常峰值具有滞后性,不能及时反映行业的短期变动,造成以此为基础的涉税风险预警值存在偏差。

3.涉税风险预警值偏差的涉税风险

一旦出现企业的财务数据超出涉税风险预警正常峰值的范围,税负率不正常,系统会自动预警。

例如纳税人上报的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变动异常将会导致系统会自动预警

预警指标值即固定资产综合折旧变动率=(本期综合折旧率-基期综合折旧率)×基期综合折旧率×100%。

基期综合折旧率=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值。

如固定资产综合折旧变动率在20%以上的,系统则判断为异常,系统会自动预警。税务机关需查明纳税人有无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多提折旧。

税务机关区分风险等级采取风险提示、约谈评估、税务稽查等方式进行处理。约谈评估即税务机关通知纳税人员至税务机关对税负异常的情况做解释并要求企业提供相关的资料重新进行风险评估。税务稽查,税务机关组织人员进入企业内部对票据、表单证、库存等进行实地核查、比对。如一般纳税人的公司被税务局预警后评估稽查,直接后果是转出已经抵扣的税款,并受到少缴税款0.5倍--5倍的罚款,还有每天万分之五的税收滞纳金。

如若企业由于国内市场变动造成财务数据大幅度增减,而税务方面风险预警值更新不及时产生偏差,造成的超出风险预警经范围,引起税务人员进入企业检查,不仅会造成税务机关人员浪费时间做无用功,还会对企业的生产及经营产生不良影响。

三、应对“金税三期”涉税风险的建议

那么面对涉税风险预警值偏差或者说是由此产生的涉税风险,税务机关和企业该如何应对,来降低此风险造成的影响?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1.税务机关做好信息核对

由于“金税三期”财务数据采集、录入工作量庞大,为避免出现错误,确保税收数据共享信息的准确性,消除由于数据不准确造成的风险预警值偏差,税务人员在数据录入之前首先应对纳税人提供的财务表、单、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反复核实、核对及做好数据录入后的二次校验。

2.企业确保信息真实一致

“金税三期”系统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全国税收数据大集中,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数据的统一,开展税务申报、开票、稽核等“一站式”服务。纳税人税负率一旦出现异常,风险预警系统会将涉税数据首先与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的数据进行比对,比对不一致再进行相应处理。因此,为避免数据提供不一致,导致比对不相符,因此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纳税人向不同的部门提供的数据一定要认真对待,确保提供的数据真实、准确并且口径一致。

3.企业及时沟通

税负率是由近三年同类型行业企业的平均值加权平均得来的,如果税务机关要消除或降低其滞后性,需要及时、不断地更新数据,由此带来的工作量相当繁重,系统的不断更新也会对纳税人的适应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验,且成本过高不符合经济原理,因此要降低滞后性带来的影响应该另辟蹊径。

其实,企业如果沟通运用得当,很容易可以消除或降低由此引起的约谈评估及税务稽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企业对于自身即将发生的影响财务数据大幅增减的外在及内在的因素应有优先的察觉力,这样的企业才能及时改变生产经营策略,持续的发展经济。企业一旦发现影响财务数据的情况应及时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将企业因政策性变更、季节交替或新企业大量购买发票等产生的税负率异常变动上报税务机关。

总之,在“金税三期”不断的发展和改进的情况下,建立数据全国统一、共享的信息化平台指日可待,信息化的共享同时也给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企业要平稳渡过,就要认真对待,严格执行,全力配合税务机关,相信在税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定能真正的实现数据的“大集中”。

[1]徐倩莹.“金税三期”背景下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731).

[2]谭荣华,郝江波,刘志安.“金税三期”工程建设的实施策略.中国税务,2010年第 3 期.

[3]栾春华,刘超”,侯哲.“金税三期” 工程框架下的税收风险管理.中国税务,2010 年第6 期53.

[4]谭荣华,朱庆锋,刘若鸿.新形势下”金税三期”工程建设的6大亮点.中国税务,2009年第 11期.

[5]杨军旭,王怀旭,杜彦峰,马晓静,史景宇,行卫强,刘震.“金税三期”与完善税收征管研究.山西财税,2015(1).

[6]佚名.“金税三期”绕不过的深水区.每周电脑报,2008.07.28.

[7]谭荣华,何国煜,刘若鸿.“金税三期”框架内纳税服务问题的探讨.中国税务,2010 年第 5 期.

猜你喜欢

金税预警系统税务机关
大数据背景下金税三期对企业纳税的影响研究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一种基于CNN迁移学习的井下烟、火智能感知预警系统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认识金税三期,你不可忽视的税务风险
信息化背景下税务机关获取自然人涉税信息范围的边界
SAP与新金税系统的对接
桥、隧安全防范声光预警系统
新华国税”三告知”做好金税三期双轨运行宣传工作
税务机关舆论引导的策略